第8章 注释[第3页/共8页]
[32]见《三国志》之《吴主传》、《吕蒙传》、《陆逊传》。
[37]见《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3]见《三国志·郭嘉传》。
[21]见《三国志·鲁肃传》。
[5]见《三国志·袁绍传》、《后汉书·袁绍传》。
[34]陈寅恪先生《崔浩与寇谦之》一文即将其称之为“法家寒族之曹魏政权”。
[38]见《三国志·武帝纪》。
[47]见《三国志·先主传》。
[18]这一年有四个年号。汉灵帝归天前为中平六年,刘辩继位后改元光熹,从黄河岸边回宫后改元昭宁,被废后改元永汉。
[32]《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傅子》说孙策“诛其名豪,威行邻国”,《孙韶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说孙策“安定吴会(吴郡、会稽郡),诛其英豪”,《郭嘉传》说孙策“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可见杀的都是甚么人。
[25]孙权嫁妹事散见《三国志》之《先主传》、《法正传》、《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孙权兄弟皆单名: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小妹亦当单名,不成能叫孙尚香。
[13]诸葛亮的说法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孙权方面的说法见《三国志·周瑜传》。
[10]以下无另注者均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2]王允事请参看《后汉书·王允传》。
[26]袁术事见《后汉书·袁术传》。
[16]见《三国志·袁绍传》。
[16]荆州七郡为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郡则废置无定。
[25]传国玉玺是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寺人张让等人反叛时丧失的,厥后被孙坚获得,又被袁术从孙坚夫人那边强行夺了畴昔,事见《后汉书·袁术传》。
[2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见诸葛亮《后出师表》。此文野史不载,文集不录,学者多疑为伪作,但仍可代表诸葛亮的思惟。
[13]见《三国志·鲁肃传》。
[23]此事《三国志·鲁肃传》的说法是“得曹公欲东之问”,曹操的信则见《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关于此信的真伪,请参看拙著《品三国》。
[42]事见《三国志·郭嘉传》。另据《三国志·荀彧传》,荀保举郭嘉是在建安元年,曹操担负司空也在这年。郭嘉职位为司空祭酒,也可证郭嘉到曹操部下应在此年。
[24]张绣投降在建安四年十一月,见《三国志·武帝纪》。
[30]关于郭嘉的定见,《三国志·郭嘉传》裴松之注援引了两种说法。《魏书》的说法是,有人对曹操说:“备有豪杰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问计于郭嘉,郭嘉表示不能杀刘备。《傅子》的说法例是,郭嘉主动去找曹操,说:“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前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但当时曹操“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豪杰以明大信”,就没有听郭嘉的。比及刘备公开叛变曹操时,曹操便“恨不消嘉之言”。是以周泽雄先生以为,郭嘉的定见是囚禁。
[13]见诸葛亮《出师表》。
[8]诸葛亮厥后曾如许描述他当时的表情:“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见《出师表》。
[21]孙吴立国五十一年,曹魏四十六年,蜀汉四十二年。
[22]本章所述鲁肃事迹如无另注均见《三国志·鲁肃传》。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