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注释[第4页/共8页]
[53]请参看田余庆《曹袁斗争和世家大族》。
[18]见《三国志·谯周传》裴松之注引《蜀记》。
[30]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豪杰记》。
[7]见《三国志·邓芝传》。
[18]见《三国志·简雍传》。
[5]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败退永安后,十一月抱病,十仲春汉嘉太守黄元就反了(次年三月被剿)。而据《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归天后,南中地区各郡竟然全都反了。另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讨员罗开玉先生统计,从建安二十三年(218)到延熙十三年(250),益州土著豪强策动的大范围武装兵变竟达九次之多(《成都武侯祠“攻心”联再研讨》)。
[22]本章所述鲁肃事迹如无另注均见《三国志·鲁肃传》。
[25]传国玉玺是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寺人张让等人反叛时丧失的,厥后被孙坚获得,又被袁术从孙坚夫人那边强行夺了畴昔,事见《后汉书·袁术传》。
[7]董昭事见《三国志·董昭传》。董昭在三国中能够连主要人物也够不上(请参看陈迩冬《闲话三分》)。但他戏份固然不重,每次出场却都在节骨眼上。曹操的迎奉天子和厥后成为魏公、魏王,便都与他有关。详见拙著《品三国》。
[6]见《三国志·刘表传》。
[30]见《三国志·吕布传》、《后汉书·边让传》、《资治通鉴》卷六十一。
[9]见《三国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3]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
[35]本卷所述曹操事迹无另注者均见《三国志·武帝纪》。
[35]孔融事见《后汉书·孔融传》,荀彧事见前述。
[3]见鲁迅《随感录三十九》。
[32]见《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引《典略》。
[14]田丰的说法见于《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沮授的说法见于《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传》。沮授的说法在前,田丰的说法在后。
[1]见《三国志》之《典韦传》、《郭嘉传》,及裴松之注引《傅子》。
[2]公元135年,梁冀之父梁商任大将军;公元141年,梁冀继任大将军;公元159年,梁冀失利他杀。梁冀的两个妹夫是汉顺帝和汉桓帝,所立为汉质帝和汉桓帝,所杀为汉质帝。
[37]见《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18]见《三国志·吴主传》。
[21]请参看田余庆先生《孙吴建国的门路》一文。
[29]把《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称为“张道陵的门徒,吕洞宾的师兄”,是曹聚仁先生的说法,见曹聚仁《〈三国演义〉史事的实在性》。
[34]陈寅恪先生《崔浩与寇谦之》一文即将其称之为“法家寒族之曹魏政权”。
[19]见《后汉书·袁绍传》。
[50]见《三国志·张郃传》。
[6]见《三国志·陆逊传》及裴松之注引《吴录》。
[5]以上见《三国志·荀传》。
[2]见《三国志·先主传》,《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
[34]见《三国志·先主传》。公安原名油江口,刘备改名为公安。
[3]见《三国志·关羽传》。
[14]见《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38]见《三国志》之《周群传》、《彭羕传》、《廖立传》、《来敏传》。
[8]关于刘璋的小算盘,请参看拙著《品三国》。
[24]建安八年,曹操因战马踏进麦田,便割下头发以示受罚,事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