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14[第2页/共4页]
金玉合座,莫之能守﹔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老子:「品德经」:第十九章
悠兮其贵言。
上德有为而无觉得﹔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是以贤人之治,
地得一以宁﹔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八章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进道若退﹔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俨兮其若容﹔
何谓宠辱若惊。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六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谷无以盈,将恐竭﹔
埏埴觉得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孰为此者。
爱国治民,能有为乎。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谷得一以生﹔
建德若偷﹔
老子:「品德经」:第十八章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大道泛兮,其可摆布。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一章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敷觉得道。
执大象,天下往。
处实在,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不失其所者久。
《品德经》——《老子品德经》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则攘臂而扔之。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敦兮其若朴﹔
善有果罢了,不以取强。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旷兮其若谷﹔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九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章
地无以宁,将恐废﹔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荏弱胜刚烈。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无执,故无失。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章
质真若渝﹔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一章
不自伐,故有功﹔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故能成其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三章
视之不敷见,听之不敷闻,用之不敷既。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