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14[第3页/共5页]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八章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谷无以盈,将恐竭﹔
天下有始,觉得天下母。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谷得一以生﹔
乐与饵,过客止。
太上,不知有之﹔
不言之教,有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敷觉得道。
鱼不成脱于渊,国之利器不成以示人。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有物混成,先六合生。
死之徒,十有三﹔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丁爽﹔
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能够有国﹔
天下无道,兵马生于郊。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五章
是以贤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品德经」:第六章
其次,畏之﹔
故以身观身,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上德若谷﹔
人多利器,国度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无执,故无失。
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
致虚极,守静笃。
保此道者,不欲盈。
旷兮其若谷﹔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故满足之足,常足矣。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夷道若颣﹔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天然。
诚全而归之。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为学日趋,为道日损。
以家观家,以乡观乡,
我好静,而民自正﹔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祸莫大于不满足﹔咎莫大于欲得。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故道生之,德畜之﹔
揣而锐之,不生长保。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
知和曰「常」,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善建者不拔,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故建言有之:
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为有为,则无不治。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
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二章
是以贤人去甚,去奢,去泰。
明道若昧﹔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厥后。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三章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