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14[第4页/共5页]
我独泊兮,其未兆﹔
视之不见,名曰夷﹔
不知常,妄作凶。
虚其心,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丁爽﹔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听之不闻,名曰希﹔
老子:「品德经」:第五章
强其骨。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八章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执大象,天下往。
希言天然。
诚全而归之。
财贿不足﹔是为盗夸。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贤人常偶然,以百姓心为心。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知常容,容乃公,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章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早服谓之重积善﹔重积善则无不克﹔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五章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贤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弱其志,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六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八章
混兮其若浊﹔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故满足之足,常足矣。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乐与饵,过客止。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搏之不得,名曰微。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一章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
有国之母,能够悠长﹔
上德有为而无觉得﹔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知名之朴。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地无以宁,将恐废﹔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进道若退﹔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雄师以后,必有凶年。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贤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旷兮其若谷﹔
无执,故无失。
天长地久。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爱国治民,能有为乎。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五章
常使民无知无欲。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是以贤人之治,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敷以取天下。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