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14[第5页/共5页]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老子:「品德经」:第十章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三章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知常容,容乃公,
生之徒,十有三﹔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夫乐杀人者,则不成得志于天下矣。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夫兵者,不祥之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觉得称。
埏埴觉得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豫兮若冬涉川﹔
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上义为之而有觉得。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犹兮若畏四邻﹔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神无以灵,将恐歇﹔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挫其锐,解其纷。
质真若渝﹔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畏之﹔
非以其忘我邪。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吾何故知天下然哉。以此。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敷觉得道。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下德有为而有觉得。
天下神器,不成为也,不成执也。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七章
故不成得而亲,不成得而疏﹔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六章
世人皆不足,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虚其心,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非其神不伤人,贤人亦不伤人。
贤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静胜躁,寒胜热。平静为天下正。
我独泊兮,其未兆﹔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三章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不成得而利,不成得而害﹔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其次,侮之。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章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风雅无隅﹔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吾以是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不言之教,有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以家观家,以乡观乡,
故以身观身,
金玉合座,莫之能守﹔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治人事天,莫若啬。
我无事,而民自富﹔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