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仙踪侠隐录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回 大江秋夜雨潇潇(1)[第2页/共5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胖和尚点头笑道:“我也正成心与师弟说来。以我观之,武当山创派的张真人,天都峰授业之黄山老祖皆可称得上是这类人。他们参六合之禅,悟沧桑之道,创天下无双武功,却放下江湖名利,教人好生钦慕。”

再说那武林之上,因处所权贵士族争权夺势,朝廷自顾不暇。江南一带业已成诸家博弈纷争之地。一来各门各派均自仰仗一方豪势称雄,皆因各为其主,各谋其事,则稍有龃龉便以刀剑论事;二来此地帮派教会浩繁,武学世家林立,赌斗争胜成风。坊间谚云:“四门八派十二帮,衡山绝技冠群芳。一岛一坞两座楼,水月灵宫拔头筹。”大略道出了江南一隅的武林权势。

时价六月,恰是雨水缠绵、薄雾笼纱之季。通往杭州城门的青石板官道上,一胖一瘦两个和尚正沐雨徐行。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胖和尚长叹一口气。二僧转向灵隐寺方向三拜,随即冒雨扬长而去……

胖和尚点头叹道:“阿弥陀佛!说来忸捏,可淳禅师于我有野蛮之恩。这箬笠是他昔日随身之物,睹物思人常教我心生顾虑。顾虑便是执念,不敢妄称清净。我虽能与人辩论清净之道却不能克己自抑,终是悟不透、禅不定。若使我摒除邪念,恐怕还须借一惹人生思之物不时点醒,想必这便是禅师赠我箬笠的企图吧……”

胖和尚会心答道:“我东土禅宗自初祖达摩而起,皆指民气而不拘修行之法。济颠祖师将形骸流于肮脏看似若痴若狂,实则是以疯颠入禅,以佛心立善,是一个明心见性,有大德行、大聪明的得道宗师。济颠祖师俗名修缘,总其平生也全在一个‘缘’字。他削发为僧是缘,积德渡厄是缘,来去遁隐也是缘。人间缘起缘灭,便有这万般清净呀!”

瘦和尚听后似有所悟又似有不解,“若如许说,师兄头上箬笠乃是临行前可淳禅师亲赠。师弟们都说这是禅师将箬笠作为信证传与你,此中深意便是但愿未出处师兄你继席禅师的衣钵。这顶依托了禅师无穷恩典的箬笠,师兄却舍得拿它来挡雨,但是因为做到了真正的清净么?”

瘦和尚一惊:“阿弥陀佛!罪恶罪恶!我向来只知思慕济颠祖师的神采,若非师兄一番点化,险要误入歧途了……”

这些习武之人多数暴戾之气未除而好胜之心难却。其所侍招式武功殊途合进,所用兵刃暗器不尽不异。狭路相逢,未免要一较胜负决之而后快,各种启事是以祸起。各中详细临时不表,单从另一件祸事提及……

瘦和尚忍不住打断问道:“我灵隐寺前辈济颠祖师始入佛门便置身于俗世喧闹,可也算作此中么?”

瘦和尚非常不解道:“禅师也过分自谦了!普渡天下百姓,光大宗门佛法,这不是削发人分内之事么?禅师为何却说是执念?”

胖和尚合十道:“师弟一片热诚佛心,不过是有些喜好寻奇猎异罢了,不必过于自责。”

瘦和尚心机本不在甚么景色上,却听师兄言语中又旁引苏轼之词,当下心机一动,蓦地笑吟吟道:“师兄发言向来都是引经据典,怎奈却偏推许苏轼?以我看苏子瞻这阙词当然算得上精美,却在禅意上自将冲突,仍未到我佛门清净之界啊!”

胖和尚摆手道:“师弟此言差矣!那张真人踪迹虽不察,却有创建的武当派为当今武林俊彦之实,亦有太祖天子曾差人寻访之事,未见得没有此人。那黄山老祖虽也藏匿其身,却有徽州百姓见过黄山修道之人,多数也是他的亲传弟子。怎说都是虚无缥缈呢?”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重生之娱乐宝鉴    三国之天下至尊    一纸情书入君心    金主BOSS,咬一口!    我道为魔    王牌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