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首楞严经疏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4)[第2页/共4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目睹时。心别离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安在外 具云兜沙罗。此云霜。佛手柔嫩如兜罗绵。三十二相中一相也。眼属成分。心若离者合不别离。若别离者。应不离身。以不离故名为相知。故此责云若相知者云安在外 二结破

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地点 总问所依也 四引例以答二。一引他为例

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 若谓非论前后但是见暗便即内者。汝处幽室。无三光时。比室黯然。应是汝内。以同暗故。焦腑即内也。应立量云。汝处幽室。应汝焦腑。以是暗故。同汝见暗 二破不对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 转救也。若如前难。令碰甲等。理恐不然。以心能鉴觉。但名为知。眼有照明。方称曰见。若将心知。为目睹者。必无此理。故云非义 二破

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清楚瞩外无停滞者。潜根内故 但知妄计。不觉随语过生。下文即破 二破二。一正破三。一蹑喻定其俱见

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存亡 此正陈妄体也。目即眼根。心即认识。根识虚妄如同空华。若执有体能见能乐。岂唯迷于法空。亦起人我见爱。故下文云。六为贼媒。自劫家宝。无始虚习。住地无明。皆由根识更非他物。想相为尘。识情为垢。存亡轮转莫不由斯。故下推征。令知虚妄

布告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寂静路 下云十方薄伽梵一起涅槃门。直道无异。通珍宝所。故云一门清净果海。众德具足。故曰寂静。真三摩地。因行所履故名为路

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江山。见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 远观物像。近见琉璃。问答极成。故云如是 二据法责其独观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讲堂身也。阿难心也。如来大众五藏也。户牖根也 二示益安其所怀

阿难白佛言。世尊。统统人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 下文有十二类。今举大数。凡夫造业分歧感果不同。名为异生。统统人间者。举依显正也。前举凡心在内。后指佛眼在面。欲取例己亦复然也 二指已结答

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心见两门。由兹所问。下既认心不迭。指见谬称。故成二障为缠三空罔契。故下征诘。俾识妄源 二答

以是者何。比方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 引喻例法。伏受前非也 二蹑喻建立今义

如同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别离 琉璃喻根。眼喻于识。眼根色净不能碍心。同琉璃碗不碍于眼。随照一境。心随根知。若此建立。乍观可尔。洎乎推破。同喻不成 二据理建立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只陀林。今何地点。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只陀林实在堂外 堂在园中。林居堂外。表里既分。计宗危矣 二定见前后

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 设使见眼。即成敌对。云何媒介随即别离。此有自语相违过也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 定前后者。欲破阿难在内之心不能如此次第见故 三审见起因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花添锦上    盛宠萌妻,总裁老公别心急!    全知武神    [综]非自愿养猫日常    异界:开局漂流,求生于万千岛屿    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