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4)[第1页/共4页]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江山。何不见眼 喻则近远俱见。法例唯见江山。既失近观。何成同喻。法喻不等。潜根理亏。下更纵破令无所据 三纵见不见咸失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地点。则不能得降伏尘劳 心目是本。尘劳为末。若迷本之依处。群末难除。染污故名尘。扰恼故名劳。即通指二障也 二发难以况
出兵讨除 用智也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 以慈摄也。如父嘱子拊背而告。此有三意。一安抚其心令无惊骇。二嘱其谛受令无忘失。三示今许说无有虚妄。故舒其手现慈相也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 转救也。若如前难。令碰甲等。理恐不然。以心能鉴觉。但名为知。眼有照明。方称曰见。若将心知。为目睹者。必无此理。故云非义 二破
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目睹时。心别离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安在外 具云兜沙罗。此云霜。佛手柔嫩如兜罗绵。三十二相中一相也。眼属成分。心若离者合不别离。若别离者。应不离身。以不离故名为相知。故此责云若相知者云安在外 二结破
佛告阿难。汝当闭目睹暗之时。此暗境地为与眼对为不对眼 征讫 二双破二。一破对二。一对眼不属内
比方国王 真性也
如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挃(陟栗切)犹触也。以手触身。必先知觉。既言有体。不无所止。表里二处必从一缘。故今双诘。难同前破 二破转救二。初救
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存亡 此正陈妄体也。目即眼根。心即认识。根识虚妄如同空华。若执有体能见能乐。岂唯迷于法空。亦起人我见爱。故下文云。六为贼媒。自劫家宝。无始虚习。住地无明。皆由根识更非他物。想相为尘。识情为垢。存亡轮转莫不由斯。故下推征。令知虚妄
五辨其真妄二。一推妄地点七。一破在内二。一立四。一牒前以语
是心无体。则无所合 既言因法故意。应知心本无体。无体言合。理必不然。一法云何合。斯之谓矣
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若汝坚执无体能合。十九界第七尘。体毕竟无。亦应有合。人间学者谁信有之。故云不然 二破有体二。一表里出入不成破二。一正夺破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双叙别立。文显易知 二问今所立答在诸根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 牒也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讲堂身也。阿难心也。如来大众五藏也。户牖根也 二示益安其所怀
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表里中间三处 当今思惟。诚有缘虑。及推所止。三处元非。应知。随境而生。心与境合。境既不一。心亦随多。颇合佛言。必无虚论 二牒计推破二。一正破二。一破无体
汝之心灵。统统了然。若汝现前所了然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很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 心能灵鉴。表里俱缘。故云统统了然。向外既了万缘。在内合知藏腑。颇犹可也。亦语辞也。汝观众生。可有此者 二纵破
阿难顿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 身中无救。身外必定。不遇尊言莫悟斯旨。故顿首于佛。谢非立是也。以头至地稽留少时。故名顿首 二释成二。一引喻贯穿前非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