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34)[第3页/共4页]
阿难。是善男人。以真便利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便利空也。十心假也。一心中也。圆融妙慧名真便利。由此妙慧发前十信。以此十心本是一性所具功德。由妙慧发。令一一心皆具十心。十用无碍。一多相即。唯是一心。心即秘藏。今于此藏开辟闪现。以不住法即住此中。名发心住 二治地住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有为。得无丢失。名戒心住 即寂之照。故曰心光。即照之寂。名佛常凝。此圆定慧。离二边染断性亦无。故云无上妙净。二边不动即有为作。故云安住有为也。得无丢失。戒圆明也。此则定道圆融离妄图染。故云戒心 十愿心
阿难。是善男人。欲爱干枯 持戒清净。阔别贪淫。故名初干。即断烦恼障也。干义有二。一欲尽故曰干。二但慧故曰干。今即初义根境不偶 由三昧力。返流全一。破所知也
心精现前。纯以聪明。名慧心住 真精之心了然闪现。此现前心纯是圆智。用名慧心。智之与慧摆布言耳 五放心
从真妙圆。重发真妙 释也。上句释此心流入。下句释圆妙开敷 二正开十心十。一信心
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促学习行渐次 今后第三渐次。随起何行。随行附义以立位名。不离前来密圆净妙境智行也 二明职位不同。夫论职位者。皆是诸佛菩萨亲证境地。约断伏次第发真妙勤奋力浅深。以立位次。起信论云类似觉随分觉究竟觉。以分地前地上及究竟位。华严经智度论。约入大海。辨服从浅深。但迟速有异。分根性利钝。如涉长途非无里数。诸大乘经。若说划一法界。无佛无众生。则无职位可立。如华严经云。众生妄别离。有佛有天下。若了真法性。无佛无天下。楞伽云。无有佛涅槃。亦无涅槃佛。阔别觉所觉。又云。寂灭真如有何渐次。上文云。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天下众生。此等令观一真法界本来划一无修无证亦无迷悟。故无职位可立。此显心真如门也。若依心生灭门。有迷有悟。识然修证不同分歧。且圆顿大乘。无过华严涅槃仁王璎珞大品法华等经。虽明法界划一无说无示。而菩萨行位整天炳然。故华严云。不为钝根下劣众生说于职位。仁王云。若言越此职位得成佛者。是魔所说。此则异诸外道天魔各自谓得无上觉道不说职位。今显佛法有不思议功德。旷劫修行。因圆果满。方称究竟。又诸经论成登时位多少分歧。仁王五十一名。璎珞五十二位。华严四十一名。大品四十二位。此经五十七位。下文复云六十圣位。圣说分歧。或开或合。各是一意。若约露台圆教位次对今经者。有同有异。同故地前俱是证位。异故此干慧心便是第三渐次无生忍中。随义建立。分歧露台入初住时方证无生忍也 文九 一干慧地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代名护法心 寂照促进不动不退。故云安然。保任护持。令此与佛冥然通合。故云交代。由保持故名为护法 八回向心
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蹑前干慧义也。创干欲爱。果法未沾。即用此心为信便利。标如来者显是果法。此下总示
真信了然。统统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 蹑前信心也。妙信常住。不偏不邪。纯一真如。故云真信了然。统统圆通者。了三科法无不是如也。无明妄图既亡。阴界天然摆脱。故云不能为碍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