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伤寒杂病论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3页/共7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柴胡汤方:

水蛭二十个,熬虻虫二十个,熬,去翅足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大黄三两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抢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93)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以是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知,然后复下之。

(64)发汗过量,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病,骨节烦痛,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小建中汤方: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87)亡血家,不成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以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成发汗。何故知然?以荣气不敷,血少故也。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疯者,以热鄙人焦,少腹当?革更?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以是然者,以太阳随经,淤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85)疮家虽身疼痛,不成发汗,汗出则痉(疒[HT6]至)。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小青龙汤方:

小柴胡汤方:

柴胡四两龙骨 黄芩 生姜切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

栀子厚朴汤方:

(120)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而至也,此为小逆。

(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燥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长生君王    文明之万界领主    地狱代言人    人冢起源    荣耀之史    傻妃嫁到:腹黑皇上霸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