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魂有不及[第2页/共5页]
又逢十月,华亭刘氏于吴县太滆畔建酒坊,酒香飘至十里以外。有人乘牛车踏游,青牛嗅香而至,再不肯走。那人讨得一盏酒,饮后昏睡半日,醒后连赞:浮香十里埋,雪盏怎盘桓;始今方知酒,一醉至蓬莱!
“小郎君!我,我……”
说着,挥起大袖,寻声而去。
白袍郎君呼道:“阿兄!去哪?”
……
“咦!”
刘浓见他们此翻模样,心中倒想起了一人,恰是那画痴卫协,嘴角渐渐升腾起笑意,说道:“郎君妙赏叔夜之魂,刘浓岂可藏谱自珍。如果成心,无妨留下府第名誉,非论山高水远,得闲之时,刘浓必携谱而往!”
思路渐远,挑眉而观。日渐西垂,光束成斜,射得案面模糊带金,此地离庄子另有五六十里,兴已尽了,不敢再行担搁。
陆纳大步下山,边走边笑,朗声道:“一个字:魂!”
刘浓微微一笑,再度揖手:“天气已然渐晚,恐母忧心,刘浓先行别过,他日,必至!俩位郎君,包涵!”
言罢,挥袖而走,再不断留。
白袍郎君看了好笑,用酒壶轻触其臂:“阿兄,何故如此入迷?”
白袍郎君挥掌拍了下额头,泄气道:“倒把这事给忘了!”
恰逢当时,有孤鹤崛起,声声长唳回旋于空。声渐杳,人渐去。陆纳斜依着一株老松,目送月色宽袍隐入林林丛丛,沉默不语。
山起于平原,峰势不高,满山皆被松柏翠掩,中有一条青石斜径绕而至颠。
陆纳搓了搓手,涩然道:“好教刘郎君得知,阿兄爱好乐律,我则爱好书法。这个,这个,行书之时不成无酒,如果缺酒字亦失神。天下之酒,若论最好,当属竹叶青。何如,好字易求,佳酒可贵。”
十指齐按,一曲结束。
喃喃的道:“白袍?莫不是,华亭刘氏,珠联生辉?”
“唉哟!”
刘浓心中微惊,行礼道:“本来是江左陆氏郎君,华亭刘浓见过!”
刘浓淡然一笑,揖道:“华亭刘瞻箦,陆郎君,他日再相逢!告别!”
刘浓暗道:来福喜好巧思!等过些日子,就让娘亲探探巧思的口风,如果合意便随了他的心机。唉,我如果不帮他,给他一辈子的时候,他也不敢对着巧思说出半个字来。巧思确切不错,人都雅,又聪明,就是脾气有点……
一名高明白袍按着剑,行到亭角,顿首道:“小郎君,日头已西,我们得回了。再不回,恐怕入夜才气归,主母会担忧。”
闻言,青袍郎君一愣,这才把目光挪开,一眼撇见在那亭子的四侧,侍立着四名带刀部曲,身披白袍。
青袍郎君辩着琴音,眉头时皱时舒,仿佛深深的沉入此中,不成自拔;少倾,更是虚引动手指,作勾弦姿式。
音在山颠。
白袍郎君一向就在等他这话,却佯装诧异,说道:“阿兄,你不怕族伯惩罚?”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长叹一口气,晃动手中酒壶,叹道:“若论天下之事,哀莫大过于心死;悲,莫大过于……有好酒却不能尽饮,常常还须兑水……”
“唉!”
“小郎君,我,我没学他……”
公元318年,北地烽火,江左靖平。
公元314年,北地攻伐不竭,江左升平。有华亭刘氏匠人,于夜间制琉璃,突放光于野,引莹丛附。
来福脸上唰的一红,嘴巴动来动去,扭扭捏捏的,按着剑的手也在抖。在华亭刘氏庄园中,来福最怕的有四小我,主母、小郎君、李越、巧思。前面三个,那是敬怕;而巧思,他说不上来,每次瞥见她,是又喜又怕。
“出来吧,走咯!”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