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6.9[第1页/共5页]
揣而锐之,不生长保。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大道泛兮,其可摆布。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道常知名。
风雅无隅﹔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有为之无益。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厥后。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八章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贤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保此道者,不欲盈。
故处置于道者,同于道﹔
百姓皆注其耳目,贤人皆孩之。
不尚贤,使民不争
此三者觉得文,不敷。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三章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是谓微明。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一章
神无以灵,将恐歇﹔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
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章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不自矜,故长。
善有果罢了,不以取强。
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公乃全,全乃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觉得和。
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故满足之足,常足矣。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建德若偷﹔
是谓袭明。
混兮其若浊﹔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弱其志,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是以贤人不可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地得一以宁﹔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一章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常使民无知无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失其所者久。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夫乐杀人者,则不成得志于天下矣。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二章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故道生之,德畜之﹔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五章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强行者有志。
偏将军居左,大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故建言有之: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其次,畏之﹔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实其腹,
有物混成,先六合生。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九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九章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杀人之众,以哀思泣之,克服以丧礼处之。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觉得称。
搏之不得,名曰微。
满足者富。
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明白若辱﹔
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其事好远。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知常容,容乃公,
上仁为之而无觉得﹔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是以贤人去甚,去奢,去泰。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