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9[第1页/共3页]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七章
吾何故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六章
风雅无隅﹔
是谓不争之德,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觉得和。
吾何故知其然哉。以此: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善建者不拔,
贤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为学日趋,为道日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象无形﹔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古之以是贵此道者何。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七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一章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二章
故不成得而亲,不成得而疏﹔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有国之母,能够悠长﹔
治人事天,莫若啬。
一曰慈,
天下有始,觉得天下母。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隐知名。
善胜敌者,不与﹔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六章
美言能够市尊,美行能够加人。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生之徒,十有三﹔
故贤人云: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故立天子,置三公,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贤人常偶然,以百姓心为心。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整天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二曰俭,
江海之以是能为百谷王者,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质真若渝﹔
明白若辱﹔
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出世入死。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人之迷,其日固久。
故满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四章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大器晚成﹔
夫唯啬,是谓早服﹔
夫二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八章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天然。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开其兑,济其事,毕生不救。
是谓用人之力,
是以贤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故道生之,德畜之﹔
以其生之厚。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民之处置,常于几成而败之。
「我有为,而民自化﹔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老子:「品德經」:第六十五章
骨弱筋柔而握固。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夫何故。
我好静,而民自正﹔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敷以取天下。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三章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未知雌雄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塞其兑,闭其门,毕生不勤。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法律滋彰,盗贼多有。
祸莫大于不满足﹔咎莫大于欲得。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