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9[第2页/共4页]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实其腹,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吾以是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
为有为,则无不治。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上善若水。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澹兮其若海﹔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章
下德有为而有觉得。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知名之朴。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飂兮若无止。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六章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偏将军居左,大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章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致虚极,守静笃。
鱼不成脱于渊,国之利器不成以示人。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上仁为之而无觉得﹔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希言天然。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五章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地无以宁,将恐废﹔
夫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品德经」:第五章
天下神器,不成为也,不成执也。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整天。
故能成其私。
杀人之众,以哀思泣之,克服以丧礼处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无执,故无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荏弱胜刚烈。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涣兮若冰之将释﹔
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执大象,天下往。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老子:「品德经」:第十九章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不自见,故明﹔
雄师以后,必有凶年。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驰骋畋猎,令民气发疯﹔可贵之货,令人行妨。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知常容,容乃公,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知名六合之始﹔驰名万物之母。
强其骨。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义为之而有觉得。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三章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三章
旷兮其若谷﹔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