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9[第3页/共4页]
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不自矜,故长。
不尚贤,使民不争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太上,不知有之﹔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虚其心,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整天。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何如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厥后。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品德经」:第九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往而不害,安平泰。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三章
强行者有志。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常使民无知无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侯王得一觉得天下贞。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此三者觉得文,不敷。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天长地久。
其事好远。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神得一以灵﹔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五章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品德经」:第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丁爽﹔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地无以宁,将恐废﹔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视之不敷见,听之不敷闻,用之不敷既。
驰骋畋猎,令民气发疯﹔可贵之货,令人行妨。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牝之门,是谓六合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有物混成,先六合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繁华而骄,自遗其咎。
知名六合之始﹔驰名万物之母。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四章
乐与饵,过客止。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不自见,故明﹔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知名之朴。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故能成其私。
无执,故无失。
满足者富。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老子:「品德经」:第十八章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神无以灵,将恐歇﹔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章
孰为此者。
保此道者,不欲盈。
始制驰名,名亦既有,
强其骨。
世人皆不足,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