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9[第2页/共5页]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九章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二章
善有果罢了,不以取强。
是谓微明。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四章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善建者不拔,
希言天然。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涣兮若冰之将释﹔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其次,畏之﹔
夷道若颣﹔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是以贤人有为,故无败﹔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有为而无不为。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三章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为上。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死而不亡者寿。
吾何故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五章
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
益生曰祥。心负气曰强。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死之徒,十有三﹔
上义为之而有觉得。
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孰为此者。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得一以清﹔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不自伐,故有功﹔
其次,侮之。
地得一以宁﹔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世人皆不足,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下德有为而有觉得。
周行而不殆,可觉得六合母。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老子:「品德经」:第九章
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奠不辍。
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老子:「品德经」:第十四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章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二章
敦兮其若朴﹔
公乃全,全乃天,
吾以是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敷觉得道。
老子:「品德经」:第十三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七章
是以君子整天行不离辎重。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我无欲,而民自朴。」
天下神器,不成为也,不成执也。
往而不害,安平泰。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飂兮若无止。
贤人常偶然,以百姓心为心。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九章
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悠兮其贵言。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我好静,而民自正﹔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五章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是谓袭明。
老子:「品德经」:第十九章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觉得和。
老子:「品德经」:第五章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四章
非道也哉。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