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六根和合[第1页/共4页]
若复无目之人,耳根识界,虽聪辨十方统统音、统统声,而于色界诸相,无所辨识,此亦根界不对尘界,是故不生辨识,如有涓滴音声,则辨识乃起,认识为之活泼,因而能作于思惟流转。
鼻根识界辨香界,亦无诸停滞,而独不辨其他诸界,舌根识辨诸味,不辨其他,身根识辨统统触,不觉其他界,如是五根相对五尘而映现意根中,动于意根而现诸辩白识,是故说六底子清净,六尘亦清净,六识亦清净,和合生不净。
无极者,生太极,太一恒生而不死,别名太虚,而涵容诸境地,诸境地为恒生者所化,是故诸境地次于恒生,虽能长生而不得不死,是故诸境地皆有灭,而太空亦有生灭。
比方众生五根感到而生之识,循续无止,于瞬息间,即有百千根识天生,而诸百千识和合生认识觉,此觉名‘我’,此我乃复作思惟,因而乃生诸计算念虑,此非五根识所能承办,乃是第六根意根之所作为,此诸统统类别思惟,皆意根自识界所演变相续,如烛火相续而燃,前识生后识,后识复相生,如是之事,名为念想流注,似水相注,后承前事。
比方有人,耳根聪辨,统统音声,粗细远近,一历耳根,无不明朗,于此人未作思惟时,彼闻觉统统音声之力,比方明镜照物,而人非死物,毕竟有自我爱好厌憎,是故闻声作想,以所爱憎而生诸情识,名为情感。
此意根识界,在五根识界以外,自成一界,五根对五尘时,动意生识,识又生知,知又生觉,觉又生思,思惟乃转,情感乃化,如是五根识界对五尘而生思惟,如是五根认识境地所现之相,别名认识相,此相在心,为统统物质不能现变,独察自心此境地乃见此相,如是相则名为感、想、念、虑。
如是有六种认识界分解一境而单独为界,如是意境中有无量思惟念想,比方太空涵容万般六合天下、境地,太空中诸天下皆如微尘悬住,此皆有色可见之相,而无形之境地亦浩大而存,此亦可觉可测,是故说意境中诸界如太空无形之境地,而诸识思念皆可测察其相,比方空中微尘,在乎意境中,亦如微尘。
肉根非性根,神性无可寻,
人身具足六根,而意根独居五根之上,盖意根为五根用之本也,若复意根为之歇息,则人五根失灵,统统五根界所对之尘,纵复根尘相对,而意根休歇故,不能生识。
白日意作想,黑夜识作梦,
比方眼根观诸色相,非论根本质,或复人间诸和合色,无量正色,皆可谛观,无诸停滞,但是众生眼目能无碍观色,却不能辨认音声气味,是故说色界与眼界,单独成界,非一界者。
人间最上无色空界乃名认识最纤细界,下至于无间天国亦名认识处境地,如是人间不离认识境地,比方人间众生,皆以自我认识名为自我,意境则如太空,意境诸识界则如太空所含之尘界,人间众生越无色空界时则名摆脱人间存亡境地,此等众生必抢先摆脱自我认识境地,必先越内心此认识诸境地,以如是眼而行于人间,乃能外人间。
人因何而作诸情感?盖因六根识性和分解身,是故自发得有我,因而因我而别离别人,因而人我之别得生,由此而名生,因生而见诸有,见有而辩白好恶,因而爱憎乃生,爱憎生时,弃取乃生,作弃取时,得失乃生,因而恩仇乃生,因而胶葛恩仇苦海,此名执我而迷,因爱生恨,以得生怨,以失生仇,以苦为乐,以妄为真。
肉眼岂名眼根乎?双耳可名耳根否?三寸之舌可名舌根否?否否,非如果也,所谓根者,岂止肉根,此肉根为体,根性乃为底子,若此根性之不存,则意根不能通达此肉根上,此肉根则为虚设,无诸用处。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