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说无始颂[第2页/共4页]
当下非畴昔,畴昔非当下,将来非当下,当下非将来。
认识根在心,意动心不动,意动而生想,心动而化情。
表面六合,内观身心,一划一也,无二别也,所谓六合精力,人之精力,亦无别也,除思识以外,六合与人,无二别也。
寄想于无想,托体于无体,作于无所作,以不消而用。
比方学知识,而迷不自识,比方一明镜,见人不见己。
无功亦无德,无道亦无真,如此上善法,皆因下劣心。
汝若学道行,但学道精纯,若不欲全真,不必学道人。
德其不德,其不德自德也,仁其不仁,其不仁自仁也,修其身心,大爱者君,君爱百臣,百臣爱君,身心之道,无过此也。
无过亦无善,离古亦离今,于此无染地,统统染变出。
情思无罪恶,罪在滥情思,善恶识无患,善恶性迷心。
敬爱于当初,不舍于当前,固执于厥后,系念于心间。
便将心寄世外,此身遍游存亡。
初学有过,理所当然,而过若大,则离正道,是故有戒,当得奉持,此是端方,可成周遭,周遭便是修行服从之相,若不种因,则无果得,若因非端方,则果非周遭。
正章:
反者,道之动也,情之生也,情既生矣,反合于道,是名修真。
是故,初学之法有二,一者自悟自修,二者从学而推行,此二种人,不成相论,不成同业一法,为免相互滋扰,故说非同道者,莫要同业,二人修行,皆不胜利。
风乱伤众生,心乱损身命。
于静观中,自观其心,亦如睁目而观虚空,虚空生风,卷起黄沙,人乃得见,知是风形,若人自观其心,情意当中,乃有一片灵动之情,情动而生识,识动而生知,知转而作想,思惟即成。
一世从空过,而空无动也,水滴自位移,如人情认识。
三元皆纯洁,其情意亦纯,三元合一处,吉利而止止。
天下一雨滴,人身亦滴水,骤聚而骤散,行走在心间。
意与辨认离,比方虚与空,意情动生识,氛围转出风。
当善谛观,建立正知见,应明知统统正邪及非正邪,如是乃能够正观人间,不然皆为迷乱。
无内亦无外,乃涵容表里,人间与世外,正邪亦如然。
――
彻夜达旦,不爱身躯,作息饮食,无有规律,余甚愚笨,不自珍惜,愿诸人能自保重,善养身心,莫如鄙陋之我,于此晨旦,精力恍忽,略有感慨,妄情尽情,不知所云,感于意境,赞美为文,作名无始颂,丙申年三月廿九日记之。
功中有象,其功亦有相,功有景,其景亦有相,比方初静定,于初定之境,另有无量数静定气象,或深或浅,或见白或见黑,当观其想,若离自心而重视于相,则落幻景中,然亦不该怯懦于幻而惊骇,见幻知幻,见想知心,自处涵容,等观统统。
深思自心中,何事可计算,或静或不静,何必求于静?
识心根在乎,不在于识思,汝欲修定者,念力离念识。
――
――
天云聚生雨,比方天下立,人身亦如此,出世而入死。
华影彩色分,光毫量无穷,初入静定观,所知皆毫末。
――
――
所谓心定者,非定认识也,心随便用识,而住意境中。
顺意有害损,满足自乐人,但于欲尽处,回笑当初。
亦如人间人,贵贱或妍媸,身心相有别,知识性无别。
本无正邪心,正邪知成识,将此识合道,识性无正邪。
静中有定,定中有静,动静二物,相生不离,不该有知,以见无知也,所谓无知,乃真无之性,若知识心不退,则不能测知识之本源,不知此心之本。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