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说无始颂[第3页/共4页]
如是一体者,动不动共生,如是二元化,乃是一元形。
寄想于无想,托体于无体,作于无所作,以不消而用。
无始无终无人间,诸圣心动共感生,
――
知识皆短浅,不如以意观,观照如虚空,一片灵自生。
无过亦无善,离古亦离今,于此无染地,统统染变出。
汝心无歹意,当净无瑕疵,若诚美意心,必洁美欢乐。
复如三世者,过现及将来,皆自有当下,当下演三别。
若于静虑中,情意自不动,彼念风尘落,晴空无阴霾。
表面六合,内观身心,一划一也,无二别也,所谓六合精力,人之精力,亦无别也,除思识以外,六合与人,无二别也。
不消身而安,不消心而止,暂得一歇息,不安止于安。
现在亦不是,现在已畴昔,当下无停止,以无始终故。
正章:
所谓意根,是第六根,前次五根,身根为君,其他四根,为其臣属,而此臣属,教诲君行,前五根形状短长,色彩深浅,各有不同,世人五根,皆有不同,如人之面,各个不同,世人意根,亦如是不同,世人不见虚空,比方不见风生,人之自我,不见意根,亦如眼中,不见虚空,不见诸风。
――
――
――
――
――
比方人间,有大风起,旋动微尘,尘沙飞翔,因而世人乃见风是旋窝,或有诸风,非是旋流,或是平扬,或是流注,或是挪移,或是起落,如是诸民风流转,各自有因此世人睁目不见。
比方世人一长梦,无生界里梦存亡,
意微念亦微,微而名为精,精自有华彩,五光影十色。
汝若学道行,但学道精纯,若不欲全真,不必学道人。
――
此眼本无情,故见统统情,汝用此眼观,身心到此岸。
意与辨认离,比方虚与空,意情动生识,氛围转出风。
统统识无罪,罪在贪嗔痴,执迷与妄图,乃为底子也。
――
无内亦无外,乃涵容表里,人间与世外,正邪亦如然。
安住于不安,不安者安住,静于不静时,不静时得静。
汝若见此岸,何必修神仙?若解存亡已,何厌复何恋?
非善亦非恶,乃自容善恶,善恶识无性,善恶性非识。
存亡比方**聚,一静必然一浮生。
若初学静定,粗埋头稳定,细静身得安,微悄悄自观。
但自修身心,莫管束别人,心如有贪爱,即恋于人间。
颂:
天青或天白,男女都是人,心中有善恶,而善恶非心。
常作无常想,常中演无常,离常离无常,亦无离离相。
汝心如有别,尚不得自明,自尚含混中,何敢言明他?
――
离统统考虑,汝考虑不灭,如是妙境地,最后静可得。
非当下有变,身心随境迁,认识数十年,而心界稳定。
心知存亡如幻,何如业缘捆扎,
――
天下一雨滴,人身亦滴水,骤聚而骤散,行走在心间。
若修无量心,心量同虚空,百千空生风,风起悉皆知。
――
复念精气神,若纯若不纯,或染或未染,莫要乱自心。
思虑纷繁起,眠时纷繁散,当于静虑时,身心得歇息。
比方学知识,而迷不自识,比方一明镜,见人不见己。
自心是虚室,其身亦如然,精气神化窍,身心一虚明。
汝心非是念,念如空中风,风起或不起,而虚空不动。
虚空无始终,而雨有始终,人一世存亡,而心界无灭。
道人非无情,非偶然与身,身心与情性,无有得失也。
离人不离天,三界甚微玄,若不见自心,不名见此岸。
敬爱于当初,不舍于当前,固执于厥后,系念于心间。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