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投资人[第5页/共6页]
同锅熟之弊,已载前“变更须知”一条中。
夏季宴客,惯用火锅,对客喧腾,已属可厌;且各菜之味,有必然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难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问哉?近人用烧酒代炭,觉得得计,而不知物经多滚总能变味。或问:菜冷何如?曰:以起锅滚热之菜,不使客顿时食尽,而尚能留之乃至于冷,则其味之卑劣可知矣。
戒火锅
(5)笠翁:即李渔,字笠翁、滴凡,号觉世稗官。清初剧作家。
蛎黄生石子上。壳与石子胶粘不分。剥肉作羹,与蚶、蛤类似。一名鬼眼,乐清、奉化两县上产,别地所无。
谚曰:“相女配夫。”《记》曰:“[亻疑]人必于其伦。”烹调之法,何故异焉?凡一物烹成,必须帮手。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此中可荤可素者,蘑菇、鲜笋、冬瓜是也。可荤不成素者,葱韭、茴香、新蒜是也。可素不成荤者,芹菜、百合、刀豆是也。常见人置蟹粉于燕窝当中,放百合于鸡、猪之肉,毋乃唐尧与苏峻对坐,不太悻乎?亦有交互见功者,炒荤莱,用素油,炒素菜,用荤油是也。
戒浑浊
戒穿凿
多寡须知
戒单
上菜须知
江瑶柱出宁波,治法与蚶、蛏同。其鲜脆在柱,故剖壳时多弃少取。
[1]:堰字换虫旁
独用须知
戒耳餐
调剂须知
刀鱼用蜜酒酿、清酱放盘中,如鲥鱼法蒸之最好。不必加水。如嫌刺多,则将极快刀刮取鱼片,用钳抽去其刺。用火腿汤、鸡汤、笋汤[火畏]之,鲜妙绝伦。金陵人畏其多刺,竟油炙极枯,然后煎之。谚曰:“驼背夹直,其人不活。”此之谓也。或用快刀将鱼背斜切之,使碎骨尽断,再下锅煎黄,加作料,临食时竟不知有骨:芜湖陶大太法也。
色臭须知
挽救须知
1哀家梨:传说汉朝秣陵人哀仲所之梨,实大而味美,入口消释,当时人称为“哀家梨”。这里是比方愚人不辩滋味,得好梨仍蒸食之。
海鲜单
天赋须知
本分须知
戒目食
戒外加油
凡鱼、肉、鸡、鸭虽极肥之物,总要使其油在肉中,不落汤中,其味方存而不散。若肉中之油,半落汤中,则汤中之味反在肉外矣。推原其病有三:一误于火大猛,滚急水干。重番加水;一误于火势忽停,既断复续;一病在于太要相度,屡起锅盖,则油必走。
唐诗最好,而五言八韵之试帖,名家不选,何也?以其落套故也。诗尚如此,食亦宜然。今宦海之菜,名号有十六碟、八簋、四点心之称,有满汉席之称,有八小吃之称,有十大菜之称,各种俗名皆恶厨成规。只可用之于新亲上门,下属出境,以此对付;配上椅披桌裙,插屏香案,三揖百拜方称。若家居欢宴,文酒开筵,安可用此恶套哉?必须盘碗整齐,整散杂进,方有宝贵之气象。余家寿筵婚席,动至五六桌者,传唤外厨,亦不免落套,然练习之卒,范我驰驱者,其味亦终竟分歧。
(3)灶觚:灶口高山凸起之处。
序
目与鼻,口之邻也,亦口之媒介也。嘉肴到目。到鼻,色臭便有分歧。或净若秋云,或艳如虎魄,其芳香之气亦扑鼻而来,不必齿决之,舌尝之,而后知其妙也。然求色艳不成用糖炒,求香不成用香料。一涉装点便伤至味。
选用须知
乌鱼蛋
一物有一物之味,不成混而同之。如同贤人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概。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也。今见俗厨,动以鸡,鸭、猪、鹅一汤同滚,遂令千□□同,味同嚼蜡。吾恐鸡、猪。鹅、鸭有灵,必到在死城中告状矣。善治菜者,须多设锅、灶、盂、钵之类,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应接不暇,自发心花顿开。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