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红楼钗黛]咸猪手,蟹黄酒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章[第1页/共3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张嬷嬷忙出去看究竟,返来的时候,手里却拉着一个五六岁大的小女人,粉雕玉琢,精美敬爱,只是眼角犹挂着泪痕。

两人随口说了些浅近的买卖经,目睹时候不早,刘姥姥才带着香菱出去了。

宝钗晓得北方乡间亦有莳植棉花的风俗,虽不及江南鼎盛,却也不成小窥。城中虽有收棉花的商行,倒是做几千斤几万斤的大买卖,并不屑接刘姥姥这等乡里人零散的货。城中就专门有一种行商,小有几个本钱,年年到乡间去收货,化零为整,再同大商行买卖,赚此中的差价。比方在乡间收买时候,一斤棉花只得五分银子,待到卖给商行,只怕就是六七分了。乡里人虽是晓得,却也没别的体例,很多年来受人剥削,早已习觉得常,认作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莺儿托着一碟子点心走出去,听了这话忙放下托盘,笑着向张嬷嬷道:“你白叟家想必是看错了。那里有这等事?”

世人见那小女孩身上的穿戴,就晓得她是小门小户家出身的孩子,恰好一双眼睛清澈得很,透着一股子灵气,叫人越看越爱。连宝钗那么端庄的人,都亲身走下来,握住她的手,用帕子替她拭干了眼角的泪,柔声哄她,又喂她果子吃。

张嬷嬷先笑着向柳依依道:“这是你的不是。小女孩家本该听话,白叟家说甚么就做甚么,哪有不盼着生弟弟的事理?怨不得你奶奶活力。”

宝钗见她这个模样,却又有几分不忍心,就放柔了语气,跟她谈些故乡里短的闲话,不过饮食起居等,略叙分袂之情,见她气色还好,身子骨也结实了些,实在心中欢乐。又跟中间刘姥姥问话,听刘姥姥说家中生存,笑道:“本来姥姥家也种棉花?我家现也收这个呢,姥姥何不送到这里来,倒比内里铺子里代价公道些。”

这番话说得世人暗自点头,显见也是她们心中所想。岂料柳依依这小女孩年纪当然极小,性子偏生是极固执的,何况是个调皮不怕人的,现在听世人都说她的不是,把小嘴一扁,说道:“谁说家里非要有男人来撑着流派了?莫非那花木兰参军,穆桂英挂帅的故事,都是假的了?何况我如何敢希冀弟弟出头,为我主持公道?谁晓得弟弟会不会游手好闲,嗜赌败家呢?这都是我看邻居家看出来的。如果如许一个弟弟,只是拖累,我为甚么要盼着生弟弟!”

本来小女孩奶名叫柳依依,祖上甚有来头,恰是理国公柳彪的后代。但国公兄弟子嗣甚多,除有一嫡孙现袭一等子柳芳外,其他的几房日趋式微,其景况与贾家之贾璜、贾芹、贾芸之流划一。小女孩的太爷偏生是庶子出身,分炊时分到的产业起码,待到小女孩父亲柳荃的这一辈上,只守着十余亩薄田度日,娶得是一个胡姓老秀才家的女儿。

刘姥姥本是能刻苦的人,听了这话喜不自禁,向着宝钗千恩万谢。宝钗又教她道:“我家也收棉线棉纱棉布。姥姥是有见地的人,天然晓得这棉花纺成线,织成布,身价就高了很多。如果有暇,就纺了线织了布送到这里来,不管多少,代价比外头只高不低。”

正欲以别言开解间,俄然一阵嘤嘤的哭声传来,连宝钗都愣住了:“那里来的哭声?倒像是个小孩子似的。”

世人见柳依依年纪虽小,叙事却可贵的清楚,都在心中赞叹不已,只是比及她说完这此中的原委,不由得都纷繁点头。

莺儿望了宝钗一眼,见自家女人默不出声,目光里却也有迷惑之色,忙上前问道:“这可就奇了。弟弟有甚么不好,家里总要有男人,撑着流派的。将来你长大了,如果有人欺负你,你弟弟自会站出来为你讨公道,到了当时你就晓得弟弟的好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罪域的骨终为王    囚棺    奇丽城市之女王传说    我在异界是个神    妹妹是真命女    带着系统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