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炎热[第2页/共2页]
民国蔡东藩小说《后汉演义》中,郭氏少年即秀慧斑斓,父亲郭永号为“女王”,长大后艳名愈噪,被曹丕所闻,遂纳为姬妾,格外垂怜。郭氏不但千娇百媚,并且长于运营,曹丕得以立为太子,也是得益于郭氏的献策。
曹叡:哀哀慈妣,兴化闰房,龙飞紫极,作合圣皇,不虞中年,暴罹灾殃。[30]
尊为太后
陈寿:魏后妃之家,虽云繁华,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鉴往易轨,於斯为美。追观陈群之议,栈潜之论,适足觉得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32]
永始情誓
卢弼:是郭后之足以制魏文可知。[34]
名字辨误
古人误将文昭常太后当作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生母文昭皇后高照容,并根据郭后姐姐郭昱名中从日,猜测郭后名为郭照,亦为误断。常太后名字无载,故郭后真名尚无从考据。
赵希弁:少清慧,父永奇之,曰:‘吾此女,女中王。’遂以‘女王’为字。早失二亲,遭难流浪,在铜鞮侯家。太祖为魏公时,得入东宫,文帝所爱。[33]
太和四年(230年),明帝曹叡诏封郭表为安阳亭侯,不久晋爵为乡侯,食邑五百户,升迁为中垒将军。封其子郭详为骑都尉。同年,追谥太后父亲郭永为安阳乡敬侯,母亲董氏为都乡君。升迁郭表为昭德将军,加金章紫绶,赐位特进,郭表次子郭训为骑都尉。厥后太后的姐姐归天,明帝想予以厚葬,为其修建祠堂祭奠,郭太后制止道:“自汉末天下大乱以来,贵爵公卿的陵墓无不被盗掘,皆因厚葬。今安葬亡人最好以文帝首阳陵的薄葬为法。”(魏文帝倡薄葬,其首阳陵甚简俭。)[23]
《智囊联盟》中郭照
因太后驾崩,明帝晋封郭表为观津侯,食邑千户。升迁郭详为驸马都尉。[27]
汉末魏初,关中时势大乱。有人趁乱发掘了一座周朝君王的陵墓(一说为前汉期间的宫人墓葬),从中发明了一个殉葬女子,过了几天规复生机,又过数月能够说话,年约二十。此女厥后被送到都城。郭后很喜好她,将留在本身身边哺育她。偶然问她前代宫里的事情,女子也能说得清清楚楚,时候挨次皆无误。厥后郭后去世,这女子抽泣不止,终究哀伤而死。[36]
先时黄初三年冬,魏文帝作《终制》表首阳山东为寿陵,标注在他葬地西面隔溪之处,为后妃墓葬地,待他去世,嫔妃有子的随其子前去封国,无子的便安葬于此。后文帝临终,改令斥逐后宫,让自淑媛、昭仪以下的妃嫔皆还家任嫁,不再为他陪葬。郭后驾崩时,朝廷便依当年文帝终制,在其涧西营建皇后陵,从许昌启殡迁葬,三月十一日(4月16日)合葬首阳,谥为德皇后。[26]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