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炎热[第1页/共2页]
尊为太后
北魏文学家游雅在撰写文成帝拓跋濬养母常太后(文昭皇太后)的碑文时,论太后名字之美,可媲前魏的甄后。同僚陈奇抉剔他碑文中的弊端,文成帝便下诏检对碑文与史事,成果查证与常太后名字呼应的并非甄后,而是郭后,盖因常太后与甄后同谥为“文昭”,遂导致游雅误记。
赵希弁:少清慧,父永奇之,曰:‘吾此女,女中王。’遂以‘女王’为字。早失二亲,遭难流浪,在铜鞮侯家。太祖为魏公时,得入东宫,文帝所爱。[33]
《智囊联盟》中郭照(3张)
冢中宫人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辩此非实,以为《汉晋春秋》《魏略》两则相互冲突。案明帝即位,至郭后驾崩,将近九年,若明帝欲抱怨,岂能等如此之久?则逼杀之说,当是讹传。又陈寿于《明帝纪》与《郭后传》中皆载“皇太后崩”,毫不见其被害之迹。盖甄后赐死系实事,故传书之;郭后逼杀系讹传,故传不书。
名字辨误
民国蔡东藩小说《后汉演义》中,郭氏少年即秀慧斑斓,父亲郭永号为“女王”,长大后艳名愈噪,被曹丕所闻,遂纳为姬妾,格外垂怜。郭氏不但千娇百媚,并且长于运营,曹丕得以立为太子,也是得益于郭氏的献策。
因太后驾崩,明帝晋封郭表为观津侯,食邑千户。升迁郭详为驸马都尉。[27]
先时黄初三年冬,魏文帝作《终制》表首阳山东为寿陵,标注在他葬地西面隔溪之处,为后妃墓葬地,待他去世,嫔妃有子的随其子前去封国,无子的便安葬于此。后文帝临终,改令斥逐后宫,让自淑媛、昭仪以下的妃嫔皆还家任嫁,不再为他陪葬。郭后驾崩时,朝廷便依当年文帝终制,在其涧西营建皇后陵,从许昌启殡迁葬,三月十一日(4月16日)合葬首阳,谥为德皇后。[26]
青龙四年(236年),明帝改封郭后父亲郭永为观津敬侯,母亲董氏为堂阳君。追封郭后兄弟郭浮为梁里亭戴侯、郭都为武城亭孝侯、郭成为新乐亭定侯,皆派使者手捧策书,以太牢之礼停止祭奠。
卢弼:是郭后之足以制魏文可知。[34]
古人误将文昭常太后当作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生母文昭皇后高照容,并根据郭后姐姐郭昱名中从日,猜测郭后名为郭照,亦为误断。常太后名字无载,故郭后真名尚无从考据。
明朝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九十一回长久提及郭后,于曹丕称帝后,聘为贵妃,姿貌素净,很有城府。郭贵妃欲谋为后,与宠臣张韬商讨,谎称甄夫人以魇镇之术暗害天子。曹丕遂将甄夫人赐死,立郭贵妃为皇后。因郭后无出,养曹睿为子,虽甚爱之,不立为嗣。
黄初七年(226年)蒲月,文帝病逝。起初,因郭后没有生养,文帝将平原王曹叡过继给她扶养,但曹叡因本身生母甄氏被杀,内心不平,厥后不得已,开端谨慎奉养郭后,每天迟早都去处郭后问候起居。郭后也因本身无子,便对他心疼有加。[20-21]后曹叡继位,尊郭氏为皇太后,居住永安宫,以宫名为尊号。[22]
永始情誓
永始台原是汉魏故都丞府修建群的一部分,曹操安设曹丕在此修文习武。据《许昌县志》记录:“永始台,魏文德皇后尝居之。”曹丕纳郭氏以后,便将她安设在此处,时候伴于身边。郭氏与曹丕交谊相投,恩爱非常。但是时候一长,郭氏笑容渐生。曹丕不知何故,便扣问,郭氏答道:“妾身出身寒微,自知不配伴君,今虽乐,恐难悠长。”曹丕听后向郭氏发誓:”吾爱卿出自诚恳,此生存亡与共,永久如初,此台觉得证。”这座殿台遂被人称作永始台。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