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第2页/共4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金谷之会后五十余年,又有闻名的兰亭集会。王羲之等四十一名东晋文人以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喝酒赋诗,过后亦将大家所赋之诗编为一集,王羲之曾为之作序,就是至今传诵的《兰亭集序》,又称《临河序》。

觞酌风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魏晋南北朝的文会

从兰亭集会开端的、风俗称之为“上巳会”或“曲水会”的集会,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一种按期的文会,较之金谷园那种不按期的文会又进了一步,这对于文学传播的意义当然是不言自明的。

(3)同卷《丘迟传》:

总之,魏晋南朝是一个文人辈出的年代,文人集会活动也非常频繁,清谈与文会是此中最首要的情势。

(卓)还,除南海王府咨议参军,以目疾不之官,退居里舍,改构亭宇,修山池卉木,招致宾友,以文酒自娱。

如许看来,石崇之编《金谷诗》同当年曹丕之为徐、陈、应、刘等人编集,动机都是一样的,都是文报酬友朋编集作为记念,为免于散失而广传播。而《金谷诗》比曹丕编的集子明显又进了一步。第一,曹丕是为死友编集,《金谷诗》编集时诸人都还健在;第二,曹丕编的是大家不应期间的作品,《金谷诗》编的倒是大师在同一个场合为同一个主题作的诗,并且看起来是在集会后很短的时候内就编好的。这不由使我们想起当代的学术会商会,大师在会上颁发论文,会后很快就编成集子出版,我们自发得很当代化,实在我们的先人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已经做得差未几了。能够设想,金谷园那次嘉会中产生的作品通过这本集子的编辑,不但得以保存,并且很快传播到社会上去了。如许的传播体例与传播速率都是空前的。

【2】见《晋书·刘琨传》:(琨)年二十六,为司隶处置。时征虏将军石崇河南金谷涧中有别庐,冠绝时辈,引致来宾,日以赋诗。琨预其间,文咏非常当时所许。秘书监贾谧参管朝政,京师人士无不倾慕。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之徒,并以文才,降节事谧,琨兄弟亦在其间,号曰“二十四友”。

从汗青记录看,中国最早的文人个人恐怕要算建安期间的“三曹七子”了。“三曹”是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别的另有吴质、邯郸淳、繁钦、路粹、丁仪、丁廙、杨修、荀玮、应璩等人,也属于这个个人。除了曹操、孔融属于长一辈的,其别人都是与曹丕、曹植兄弟春秋差未几的文学青年,这些青年常常在一起游宴赋诗。现在读曹丕给吴质的信,我们还能够模糊设想当年他们才情抖擞、豪气干云的景象:季重无恙。途路虽局,官守有限。愿言之怀,良不成任。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成忘。既妙思六经,清闲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骋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觉得然。今果别离,各在一方。元瑜长眠,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穿越当酋长,我把系统玩崩了    深院清秋    校花之无敌仙少    乡村小邪医1    凤傲九天:太子妃太嚣张    女主有毒[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