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第3页/共4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说完音乐,再来讲绘画。

讲魏晋风骚,当然不能忘了艺术,究竟上,魏晋南北朝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座岑岭。正如已故闻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指出的: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期间,但是倒是精力史上极自在、极束缚,最富于聪明、最浓于热忱的一个期间。是以,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力的一个期间。

嵇康不但是吹奏家,更是一名了不起的音乐实际家,中国音乐史上第一篇独立完整的音乐实际著作就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这篇文章从颁发到现在已经差未几一千八百年了,它的影响还在,它提出的题目还值得会商。儒家的传统乐论是以为声有哀乐的,最典范的说法就是:凡音者,生民气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礼记·乐记》)这里说得很明白,声音生于民气,而与政局相通,所以是有哀乐的。这类实际在中国传统中是正统实际,直到明天都是如此。比如唐朝墨客杜牧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就是亡国之音。我们明天还常说靡靡之音是亡国之音,而反动的歌曲老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典范代表是“文明大反动”的语录歌,当时候带有一点点伤感、缠绵情调的歌曲都是不能唱的,都是要攻讦的黄色歌曲。前不久另有人倡导大唱红歌,传闻红歌能鼓励人的反动感情。可见“声有哀乐”一派一向是主流派,而嵇康却说声无哀乐,以是他是个异端。

逼真写照,正在阿堵中

我们现在所讲的中国画是用羊毫在纸上或绢上作画,利用的东西和技能来源于书法,所之前人说“书画同源”。如许的中国画是在书法成熟以后才产生的,魏晋恰是中国书法成熟并趋于顶峰之时,以是中国画也跟着发财起来。魏晋之前根基没有甚么驰名的画家,按照记录最早驰名的画家如曹不兴、卫协、张墨,都是到了三国晋初才呈现的,直到东晋南朝才呈现戴逵、顾恺之、戴、宗炳、陆探微、张僧繇如许的大师。我们这里来讲讲戴逵和顾恺之。

“桓伊三弄”讲的是东晋音乐家桓伊的故事。“三弄”,弄的是笛子,“弄”就是吹奏的意义。桓伊“善音乐”,笛子吹得特别好,当时非常驰名,乃至于天子每有宴会都会请他去吹笛。当时的大名士王徽之传闻他善吹笛,桓伊也早就传闻王徽之的大名,但俩人互不了解。有一次偶尔在旅途中相遇,王徽之在船中,桓伊在岸上,王徽之便派人去请桓伊吹一曲。桓伊当时已经做到左将军,职位很高,却不觉得忤,很痛快地到王徽之船上连吹三曲,这就是驰名的“桓伊三弄”的故事【2】。桓伊当了大官,但灵魂深处还是一个艺术家,每次听到好歌便沉醉不已,谢安说他“一往有密意”【3】。他和王徽之恰是惺惺相惜,各自赏识对方的风骚才情,而忘记了职位、礼节这些世俗的东西。这个故事被后代文人传为嘉话。

最厥后简朴谈谈雕塑和修建。

绘画的发财催生了实际,中国最早的绘画实际就呈现在这个期间。齐梁期间的谢赫(479—502年)作《古画品录》,提出了闻名的六法:“一气韵,活泼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运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4】一向为后代画家所禀承。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第一狂妃:废材三小姐    鬼手神医:王妃请上位    王者东周    我还是很喜欢你    早安新世界    明末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