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演蛤蟆戏天子罚跪 说舍利珠内相谗言[第2页/共10页]
太后看了看地上蹲着的两只蛤蟆和两队胶葛不清的蚂蚁,讨厌地问邱得用:“乾清宫砖缝儿里都抠得亮亮的,那里钻出来这等脏物?”
“哦,你说。”看到朱翊钧小大人的神态,李贵妃心中一阵欣喜,向儿子投以鼓励的目光。
朱翊钧立即像泄了气的皮球,愣了一会儿,一脸懊丧地说:“当天子不好玩儿。”
“启禀贵妃娘娘,万岁爷圣断贤明。如此措置,恭妃娘娘定能谅解万岁爷的一片厚爱仁孝之心。”
冯保出去磕了头,李贵妃让他寻杌子坐下,问道:“恭妃娘娘那头的事,办好了?”
冯保阿谀主子,说话向来有剥茧抽丝的工夫,经他这一提示,李贵妃也确切悟到了手上这串珠子背面的“天意”,可不是吗?自从得了这串佛珠,宫里宫外才开端称她为“观音再世”。特别令她对劲的是,儿子担当皇位,竟然平安然安,风波不兴。想到这里,李贵妃把手上的佛珠捻得更响了。
听完徐爵的陈述,冯保一方面感觉这事办得窝囊,一方面又感觉徐爵还是一个肯做事的好主子,蹙着眉头想了一回,问道:“银票呢?”
“启禀娘娘,先帝在时,主子就是高拱的眼中钉。他保举孟冲出掌司礼监,孟冲做了甚么功德?从奴儿花花到妖道王九思,尽把先帝往正道上引……”
“恰是,”李贵妃看了看手中这串披发着幽幽蓝光的念珠,猜想冯保这时候提起这件事,是不是想邀功请赏,因而说话的口气显得更加亲热,“冯公公给我送来这么贵重的礼品,我还没好好谢过你呐。”
“哦?”
听着外头砖地上一响,邱得用磕了一个头,取下挂在回廊上的鸟笼子,蹑手蹑脚走了。颠末这个小小的插曲,冯保模糊感到李贵妃心境烦乱,这本来也在他的预感当中,是以并不镇静,还是接了朱翊钧的问话答道:
司礼监掌印处在皇极殿的右边,中间隔着一条甬道。冯保坐了一个四人抬的乘舆,悠悠忽忽上了甬道,入右崇楼,往乾清宫迤逦而来。这紫禁城中,原是不准寺人乘坐舆轿的。太祖定下的端方,不管你级别多高,年纪多大,只要你是寺人,在紫禁城里头,就只能是垂手步行。换句话说,在太祖御前,寺人职位极其卑贱。这景象到了成祖手上稍有窜改,其因是他起兵夺位前后,有很多南京宫城内的寺人拥戴他,向他通报首要的谍报。是以他在篡夺皇位以后,便一改太祖不准寺人读书识字的禁令,而专门在紫禁城中设了一个内书堂,提拔聪明年幼的入宫小宦入内读书,并常常遴派所宠任的寺人担负监军。寺人的职位一下子进步了很多,但还不至于进步到能够在紫禁城中坐轿的境地。真正开了这个禁令的,是明朝的第六个天子朱祁镇。他即位时才九岁,比当今皇上朱翊钧还小一岁,当时有个司礼监掌印寺人王振,极得朱祁镇的信赖,成了名副实在的“内相”,便也就答应他在紫禁城中坐轿,今后遂成定规。冯保出任司礼监掌印之前,固然也有代步东西,但只不过是两人抬的肩舆,规格层次都没法和四人抬的舆轿比拟。现在他坐在这乘舆轿上,看到偶尔遭受的内珰中贵都从速趋避,心中感受自是极好。但那份来自南京的弹劾胡自皋的抄本,毕竟搅乱了他的表情。山雨欲来风满楼——他晓得,他与高拱之间的争斗这才仅仅开了一个头,真正的厮杀招数还在背面。高拱为了扳倒他,必定是想穿脑袋挖空了心机。冯保固然对高拱恨之入骨,却向来都不敢小瞧他。这位高胡子久历宦海长居高位,现在满朝文武,上至部院大臣、各路言官,下至各地抚按、州府长吏,莫不都是弟子故旧,亲朋老友。这些人拧成一股绳,吐口唾沫也能把人淹死。“俺要打下这只雁来,却又不能让它啄瞎了眼睛。”冯保这么思忖着,不觉轿舆已抬到了乾清宫门口。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