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述病情太医藏隐曲 定总督首辅出奇招[第1页/共8页]
高拱紧绷着脸,一言不发。冯保瞅着他,冷冷地一笑,俄然他又霍地站起,用他那娘娘腔厉声说道:“高阁老,皇上着我传旨来了。”
张贵说:“冯公公是陪太子爷来的。”
“你,你,你给我滚!滚——”
高拱唇枪舌剑,咄咄逼人。张居正并不参与两人的争论,只是一味地低头喝茶。
“高阁老说得是,”冯保仍旧不温不火地说,“内阁是领袖构造。但是不要忘了,这个构造还是为皇上办事儿的。你在外为皇上办事儿,我在内为皇上办事儿,辨别仅在于此。”
“那么,依元辅之见?”
邸报是两广总督李延寄来的。自从客岁冬月叛民猖獗以来,李延一向在火线督阵围歼。这封邸报的内容是,继前次韦银豹攻破庆远府后,数日前又持续劫夺了宜山、银河两县,军民死伤无数,银河县城几近被焚毁。高拱读过,顺手把邸报递给张居正,愤怒地说:“蒙古鞑子没有犯边,北方无事,没想到广西的几个蟊贼,竟然越闹越欢!”张居正看完邸报后说:“李延不耍奸坦白,照实禀告军情,也还算一个老成之人。他在邸报中为此次县城失守所作解释,说是岭南瘴疠,军士驻扎此中,多染疾疫,上吐下泻,浑身酸软乏力,站立尚且困难,何况持戈杀敌。这也不算推委之词。”高拱哑然发笑,不无嘲弄地说:“一个时候前,你还义正词严,申述两广总督必然要撤换,如何现在口风一变,又为李延提及好话来?”张居正摇了摇手中的八百里邸报,答复说:“仆之所言,元辅能够还没有完整了解。李延心存当局,遇究竟报,这是长处。但此人实非军事人才,奏章弄文是把妙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非他的好处,至于顿时弯弓,诛凶讨虐,更非他才气所及。当一个府尹、抚台、按台,李延足资重担,但当一个威镇全军的总督,实在是叫他勉为其难。”
冯保是河北清河县人,十二岁净身入宫,在紫禁城中已待了将近四十个年初儿。明朝建国天子朱元璋不准寺人干政,违者处以剥皮的极刑,更不准寺人识文断字。跟着年代长远,政令败坏,明太祖定下的很多端方,都已废置不消了,寺人干政的事也屡有产生。到了武宗、世宗以后,司礼监与内阁,竟成了相互对抗的两大权力机构。内阁首辅因获咎司礼监而被罢免乃至惹来杀身之祸的,也屡见不鲜。冯保从小就有读书的资质,入宫后又专门学习了几年,琴棋书画,竟无一不会,尤其精通的是琴艺与书法,在宫廷表里,这两样的名誉都不小。还在嘉靖天子时,他就是司礼监秉笔寺人,提督东厂。隆庆天子即位,刚好掌印寺人出缺,按资格应由冯保接任。但不知怎的,高拱不喜好他,是以保举比冯保资格浅很多的陈洪接任掌印寺人。陈洪离职,高拱又保举孟冲接任,反正不让冯保坐上掌印寺人的宝座。是以,冯保对高拱恨之入骨。高拱呢,自恃是皇上的教员,凡事有皇上撑腰,又处在说一不二的首辅位上,也底子不把冯保放在眼里,平常见了,也不如何理睬。碰到公事躲避不过,也是颐指气使,不存涓滴客气。
“太岳,”高拱指了指值房一头的几案,余怒未息地说,“你现在就坐畴昔,按我刚才所说停止票拟。”
“元辅,还请你三思而行。”张居正坐在红木椅上品着茶汤,不挪身子。
乾清宫本来就烧了地龙取暖,再加上值班寺人临时又增烧了铜盆炭火,值房里显出一片暖战役和。两位大臣方才坐定,御膳房的小火者就摆上了一桌茶点,琳琅满目总有好几十样。折腾了一凌晨的高拱,早已饥肠辘辘。小火者添一碗加了蜜枣枸杞的二米粥捧上,他接过刚要喝,却一眼瞥见盛粥的小瓷碗上绘了一幅春宫图:一对妙龄男女满身赤裸一丝不挂,少女哈腰两手扶住一把椅子,回过甚来朝身后站着的少男莞尔浅笑,大送秋波,少男手拿阳具顶着少女高高翘起的白腻丰腴的屁股……高拱顿时大倒胃口,放下那只碗,对侍立在侧的小火者说:“再给我换一碗。”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