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郭嵩焘剖析利害,密谋对策,促使曾国藩墨绖出山[第3页/共9页]
"我那次说他,重是重了点,但美满是为他好。""荇农还是领了你的情的,从那今后收敛多了。他把这个动静奉告季高,实在也就是奉告你。他不直接给你来信,是怕你还在记恨他哩!""我要写封信去感激他。我此人,偶然对人神采欠都雅,是有拒人于千里以外的模样。""涤生,你看看,如果你坚不受命,恭王和肃学士会如何想呢?"曾国藩低头不语,很久,悄悄地说:"筠仙,我跟你说句实话,我从未跟张中丞、潘藩台他们打过交道,不晓得相互好不好相处。你也晓得,湖南的景象是积重难返。我此人道子急,此后与湖南宦海亦难相得。""要说张中丞,此人最为爱才,为人又极坦诚。他不受苞苴之事,你应当晓得。""张中丞之廉洁,的确古今少有。""'当文官的不爱财,再平淡亦是良吏;当武官的不怕死,再卤莽亦是好将。'这话是你说的。凭此一端,即知张中丞的品性。涤生,你大抵不知季高是如何到的长沙吧?" 曾国藩摇点头。
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使曾国藩深深晓得,当今为官,没有皇上的信赖、满蒙亲贵的支撑,要办大事是不成能的。现在是办团练,性子更加分歧。团练若不能兵戈,则不成事;不成事,则皇上看不起。若能兵戈,必定会成为一支实际上的军队。满人对握有军权的汉人,一贯猜忌甚深。这支军队将会招致多少嫌猜!弄不好,非徒无功,另有不测之祸。再说,湖南的吏治也太败北了,在十八省中可谓首屈一指。从客岁到本年上半年,皇上多次痛责湖南的吏治。原巡抚陆费泉、布政使万贡珍、辰永沅靖道吕恩湛,都因贪污营私舞弊、办事胡涂等启事交部严议,或罢免查办。现在巡抚、两司虽说都换了新人,但多年来的败北风俗,岂是换掉几小我就会窜改的?另有一个启事隐埋在他的心底最深处,不能有涓滴透露。
想到这些,曾国藩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不料欲效武乡、邺侯竟不能!"他决定不受命,起码暂不受命。曾国藩不再想了。他从床上起来,摊开纸,要给皇上写一份"恳请在籍终制折"。
前任丁忧侍郎曾国藩籍隶湘乡,于湖南处所情面自必熟谙。着该抚传旨,令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索匪贼诸事件,伊必极力,不负委任。钦此。
曾国藩三角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连声叫道:"好!贤弟说得好极了!""涤生兄,你素抱廓清天下之志,本日正可一展鸿抱。前人云:'虽有聪明,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又云:'可贵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贤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以发。'今机会已到,气运已来,上自皇上亲王,下至士民友朋,莫不谛视于你。你若践运不抚,临机不发,不但孤负了本身的平生志向,也使皇上心冷、友朋绝望。涤生兄,你还踌躇甚么呢?""前人著书,说苏秦、张仪口似悬河,陆贾、郦生舌如利剑,刚才听贤弟一番话,使国藩如拨云雾而睹彼苍,任铁石心肠亦不能不动心,本日方知苏张陆郦之不假!"曾国藩叹道。
周寿昌的信中讲,自唐鉴密荐后,皇上一向在考虑起用曾国藩,但未最后拿定主张。为此事,皇上别离召见恭王奕欣和内阁学士肃顺。二人都极力主张起用汉人来平洪杨。恭王说曾国藩是先帝破格超擢的年青有为人才,是林则徐、陶澍一类的人物,要皇上实心依畀,予以重用。肃顺更明白提出,当前两湖动乱,请饬曾国藩在客籍主理团练,效嘉庆爷平地楚白莲教的成法,给曾国藩便利行事的权力。如此,则洪杨可早日剪灭,国度可早得安然。皇上欣然接管,并夸恭王、肃顺见地出色,老成谋国。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