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郭嵩焘剖析利害,密谋对策,促使曾国藩墨绖出山[第1页/共9页]
"你看看这封信吧!"
陈敷返回湘乡县城旅店,将此行颠末一五一十地奉告郭嵩焘。嵩焘大喜道:"广敷兄,你不但会看相看风水,巧舌如簧,还会查访民情,连荷叶塘死了几百年的贺三婆婆的坟都给你派上用处了。"陈敷对劲地笑道:"贺三婆婆的坟给那块风水宝地作了最好的证明。不然,我与曾侍郎素不了解,他们何故会信赖我呢?"郭嵩焘也笑道:"不是贺三婆婆给你的宝地以证明,怕是你的宝地是受贺三婆婆的开导吧!"陈敷大笑起来。笑完后,正色道:"筠仙,你不要说风凉话。这风水地学的确不成不信。你想想看,若不是父母葬得好地,朱元璋一个要饭的和尚,如何会做起九五之尊来呢?"郭嵩焘点点头说:"对风水之说,我取贤人的态度,也学个子不语:既不信,亦不贬。""幸亏曾侍郎一家不取你的态度。不然,我这一套就吃不开了。"陈敷一边说,一边清算行李,"筠仙,对曾侍郎,我讲的是虚,你此次去要讲实,实实在在地分解局势,撤销他的顾虑。他不是二十几岁的热血青年,不会因为我那几句空头话,就会不顾统统地出山办事。曾侍郎常对人说要实事求是。我那一番话,会对他起些感化,但关头还在于你的实话。我们就此分道扬镳。我去宝庆府寻一个方外朋友。你此番去,必然会和曾侍郎一道出来。好自为之吧,出息大得很。""兄台不要走,我们一起办吧!""我是闲云野鹤,疏懒惯了,那里耐得那种繁剧。"陈敷笑道,"贤弟保重,后会有期!"说罢,飘然向宝庆方向走去。郭嵩焘也仓猝清算行装,分开旅店,向荷叶塘解缆。
乾清宫正殿。当年的太子奕詝、现在的年青皇上,端坐在宝座上。他即位已一年多了,改号咸丰。
颠末三四天的几次点窜、润色、誊抄,奏折已出来了。正拟派人送往长沙,呈请张亮基代奏,荆七出去禀报:"湘阴郭翰林来访。"又是几年没见面了,曾国藩与郭嵩焘两位至好老友相见后分外亲热。郭嵩焘以长辈身份,向停厝在腰里新屋的江氏老太太棺木膜拜施礼,又拜见老太爷曾麟书,并与曾国藩的四个弟弟一一见面。
想到这些,曾国藩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不料欲效武乡、邺侯竟不能!"他决定不受命,起码暂不受命。曾国藩不再想了。他从床上起来,摊开纸,要给皇上写一份"恳请在籍终制折"。
"立德追孔孟,拯时俪诸葛"这两句诗出自曾氏《送陈岱云出守吉安》。原诗较长,姑录此中一段:"我道夫子贤,世人或嘲谤。世人病我顽,夫子怜其诳。袍笏虽支离,貌卑心则亢。平生企高遐,力微不自量。立德追孔孟,拯时俪葛亮。又兼韩欧技,大言足妖妄。夫予不予讥,和高.越初;唱。"不管是为皇上分忧,还是为实现小我抱负,曾国藩以为都不该该推让这个任务。十多年来,皇恩深重,皇上的江山和他本身及全部曾氏家属都早已连成一体。现在皇上要臣下临危受命,他怎能辞而不受?何况早在故乡读书时,他便发愤,此生定要做出一番大奇迹。进了翰林院今后,他对本身的要求是,文要有韩愈的成绩,武要有李泌的功劳,从而彪炳史册,留名后代。自从升授礼部侍郎今后,他便更加迟疑满志。几年来,除户部外,他遍兼五部侍郎。国度大事,他件件都能对付裕如。在兼管兵部时,他遍读历代兵法,尤爱读《孙子兵法》和戚继光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眼看时势动乱,心中隐然以救世拯民者自居。他赋诗明志:"立德追孔孟,拯时俪诸葛。"发愤做孔孟诸葛亮一流的人物。现在长毛反叛,危及两湖,看来另有伸展北去东下的伤害,朝廷视之为亲信之患。拯国难,纾君忧,分歧法当时吗?何况本身已与长毛结下不共戴天之仇,他恨死了这帮犯上反叛的背叛。受命出山吧!蓦地间,又下认识地摇了点头,他想起客岁的一次朝会--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