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陈广敷三见曾国藩[第4页/共8页]
十天过后,薛福成走进了督榜书房。
"不能如许讲。"广敷正色道,"只能说知之者很多,和之者甚少罢了。""这究竟是甚么原因呢?""和之者甚少"一句道中了曾国藩的芥蒂,他为此不知痛苦过多少年。作为一个时候体贴本身的老朋友,作为一个方外人,广敷先生必然能深知此中机奥,曾国藩愿向他谦虚请教。
曾国藩又叹道:"岁寒三友,我爱竹,雪琴爱梅,润芝在日爱松,松元最坚毅,却不料润芝先干枯。"见曾国藩面露伤感,陈广敷忙岔开话题:"曾大人,你知这座梅园的来源吗?""不知,本日倒要听你说说,以广见闻。""我也知之不详,还是请灵照长老讲它的典故吧!"灵照说:"据敝寺谱牒记录,明永乐年间,道衍法师佐成祖成绩帝业后,复姓姚氏,帝亲赐名广孝,遂回姑苏祭祖。这天路过金陵,宿在鸡鸣寺。主持法深长老在后院大设斋宴接待,奖饰道衍法师以佛门而入廊庙,实为我佛家弟子的高傲,也为佛祖脸上增加光彩。道衍听后心中甚喜,说:'太祖以和尚而为天子,才真正能够说为佛门大增光辉,我道衍不过卿相罢了,所添光彩亦不大。不过,太祖是真龙天子,非常人可比,也不是凡人所该当去攀比的,倒是我佛门若常出些卿相,帮手英主安宁天下,那才是功德无量了。'法深长老和众僧一齐说:'法师说得最好。'道衍带着几分酒醉说:'《书经》上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是殷高宗命傅说为相之辞。调羹不能离盐和梅,治国不能无宰相,我但愿在明天摆筵席的这块地盘上,种几百株梅树,以此庆祝鸡鸣寺今后能出治国安邦的宰相。'道衍的话博得全寺和尚的由衷赞美。第二年春季,法深长老便带着大师种了五百株梅树。从那今后到明天,四百多年畴昔了,代代和尚都珍惜这片梅园,施肥锄草,从不间断,遇有老死病死之树,则换幼苗以补之。传闻当年法深长老所栽的五百株树中,至今另有三十多株活着,仍然年年着花,岁岁结实。"世人一片赞叹。曾国荃说:"古话说千年梅树开新枝,公然不假!"曾国藩心想:都说佛门是清净有为之地,僧尼为削发离世之人,为何鸡鸣寺朝朝代代的和尚功名之心这等浓烈,一个背弃佛家主旨的人一句醉后戏言,竟然当作圣旨似的供奉,一向被夸耀到明天!
像看出了曾国藩心底深处的奥妙似的,陈广敷又说出一番话来:"隐士所言非常孔殷,实在,十年前,壬秋先生为大人所谋画的自请入觐,对大人来讲,实在是一个分身其美的上上之策,可惜大人未及细究,便以'傲慢'斥之。不是隐士作过后诸葛亮,倘若大人当年少考虑些一己得失,多想些国度长远好处,决然率师进京,实施兵谏,抬出'祖制'这个尚方宝剑来,谅两宫太后不敢放肆。肃相、恭王和大人表里联袂,定可将国度置于盘石之上,决不会呈现本日分崩离析之状。固然还是是满人坐江山,但百姓起码可过几天安宁日子;对大人来讲,既是大清朝的忠臣,又是给百姓带来实惠的救星,今后在史册上的职位定然不低。"曾国荃拊掌笑道:"广敷先生,你这些群情,句句都与我的心机暗合,你为何不早一点到江宁来呢?"广敷叹道:"这都是天数。天数必定我中原文明之邦要蒙受灾害,这灾害大抵在几十年内还不会消弭……"陈广敷正说得鼓起,还想直言快语地群情一番,一眼瞥见曾国藩神采灰白,额头上虚汗淋漓,头已歪倒在靠椅上,吓得赶快停了嘴。曾国荃见状,惊呼:"大哥!大哥!"广敷过来,按住曾国藩的脉搏,又从承担里取出一根两寸多长的银针来,对着中指十宣穴位深扎了一针。一刻钟后,曾国藩渐渐醒过来了。曾国荃说:"广敷先生,你托叔耘带来的三粒丸子,家兄吃后精力大好了,你是不是还能够给几粒呢?"广敷静下心来,给曾国藩探脉,发明脉息微小,精气已散,知他顶多只要三个月的日子了,因而降落地说:"药丸制造不易,须采春之花、夏之叶、秋之实、冬之根,起码历一整年方可胜利。前次所送的三粒,乃集五年之功而成,用的花叶实根都是最好的。来岁此时,隐士再送三粒来,只是结果没有此次的好。"这时,灵照法师进门,兴冲冲地拿着一卷发黄变黑的素绢来,对曾国藩说:"大人,历代主持都说这是当年道衍法师在寒寺的亲笔题词,请大人帮贫僧鉴定下。"说着抖开素绢。曾国藩展开乏神的眼睛看时,只见上面写着: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