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攻下金陵的捷报,给曾国藩带来两三分喜悦、七八[第1页/共4页]
"父亲大人安好!"纪泽反复着每天早上的现话。
*************
"你去奉告杨国栋、彭寿颐等人,我在这里等他们。"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安庆全城都晓得金陵已攻陷了。两江总督衙门张灯结彩,鞭炮连天,幕僚们弹冠相庆,喜气融融。曾国藩的签押房贺客络绎不断,道贺声、歌颂声洋洋盈耳。曾国藩始终以平日一贯的凝重、安闲的态度欢迎,只是脸上增加了一丝淡淡的笑容。
曾氏同治三年六月十八日日记:"半夜三点接沅弟咨文,知金陵于十六日午刻光复。思前想后,喜惧悲欢,万端交集,竟夕不复成寐。""大人,刚才信使送来九爷的急信。"荆七捧着一封信走过来。
"九叔打下了金陵?"纪泽的确不敢信赖,随即他就感觉这个语气不仇家,对父亲的话还能思疑吗?父亲常常教诲本身,为人要诚敬,要勤奋,诚敬从不打诳语做起,勤奋从不晏起床做起。父亲莫非还会打诳语吗?何况如许大的事情!纪泽镇静万分,大声喊起来:"金陵打下了!""甲三!"曾国藩严肃地斥责,"大喊大闹,成何体统!""是!"纪泽认识到本身的不该该。父亲常说举止要厚重,如何又健忘了!
略微舒畅点后,曾国藩再也不肯躺在竹床上了,他起来披件衣服,坐在椅子上,望着腾跃的灯火,心驰神驰,浮想连翩。他想起在湘乡县城与罗泽南畅谈办练勇的阿谁夜晚,想起郭嵩焘、陈敷的预言,想起在母亲棺木旁焚折辞父、墨绖出山时的誓词,想起在长沙城遭到鲍起豹、陶恩培等人的欺负,想起船猴子后嗣赠送宝剑时的祝贺,想起江西几年的困苦,想起投水他杀的热诚,想起重回荷叶塘守墓的懊丧,想起复出后的三河之败,想起满弟的病逝,想起自九弟围金陵以来为之提心吊胆的日日夜夜,一时百感交集。曾国藩愈想愈不好受,最后禁不住潸然泪下。他感到奇特,如许一桩千盼万盼的大丧事,真的来到了,为甚么给本身带来的高兴只要两三分,伤感却占了七八分呢?
"明天没有走多远,就在西门外小水池边转了转。""昨夜你九叔来了一封信。"曾国藩笔仍未停。
曾国藩背手在室内踱步,不时抚摩迩来大为稀少的长须,口里喃喃念着,然后坐在桌前,凝神半晌,提起笔来,在奏稿前面补了一段:"臣等伏查洪逆倡乱粤西,于今十有五年,窃据金陵亦十二年,流毒海内,神人共愤。我朝武功之超出前古,多次削平大难,焜耀史篇。然如嘉庆川楚之役,践踏仅及四省,沦亡不过十余城。康熙三藩之役,践踏尚止十二省,沦亡亦第三百余城。今粤匪之变,践踏竟及十六省,沦亡至六百余城之多,而此中凶酋悍党,如李开芳守冯官屯、林启容守九江、叶芸来守安庆,皆坚毅不平。此次金陵城破,十万余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将川楚之役、三藩之役拿来作比较,更凸起了安定长毛的功绩之伟,曾国藩感觉这段话是必不成少的,但又恐有自夸之嫌,招来物议,因而干脆再加一段:"然卒能次第荡平,肃除元恶,臣等深维其故,盖由我文宗显天子大德宏谟,早裕戡乱之本。宫禁虽极俭啬,而不吝巨饷以募兵士;名器虽极慎重,而不吝破格以奖有功;庙算虽极紧密,而不吝屈己以从将帅之谋。皇太后、皇上守此三者,悉从旧章而加上。去邪弥果,求贤弥广,用能诛除僣伪,蔚成复兴之业。臣等忝窃兵符,遭遇际会,既恸我文宗不及目睹献馘胜利之日,又念生灵涂炭为时太久,惟当始终慎勉,扫荡余匪,以苏孑黎之困,而分宵旰之忧。"写好后,曾国藩念了一遍,感觉这篇奏疏端的是天衣无缝、完美无缺了,特别对"宫禁虽极俭啬"以下三个排比句甚为对劲,心想,当今疆吏能写出这几句话来的怕未几。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