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注释[第3页/共6页]
[55]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识鉴》。
[8]见《世说新语·黜免》。
[9]见《三国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世语》、《魏末传》。
[13]见《世说新语·政事》。
[27]以上见《晋书·卫玠传》,《世说新语·容止》及刘孝标注引《玠别传》。
[49]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三。《晋书·谢安传》说桓温此行是要政变,但这是先人测度之词,并无证据,故《资治通鉴》并不采信。
[17]见《晋书·嵇康传》。
[1]见《晋书·王戎传》、《世说新语·排调》。
[47]见《晋书·石崇传》、《世说新语·汰侈》。
[20]见《晋书·嵇绍传》、《世说新语·容止》。
[6]见《世说新语·容止》。
[23]见《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3]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
[39]见《世说新语·任诞》。
[25]见《世说新语·任诞》。
[41]庾翼的欲望是由本身的儿子接任,但被何充反对,并发起桓温。见《晋书·何充传》。
[18]见《世说新语·容止》。
[16]见《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邓粲《晋纪》。
[38]见《晋书·桓温传》。
[1]见《世说新语·贤媛》及刘孝标注引《妒记》。
[64]见《世说新语·赏誉》。
[62]见《晋书·简文帝纪》。
[12]见《世说新语·容止》。
[57]见《世说新语·排调》。
[37]关于麈尾的形状,请参看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及其所引傅芸子《正仓院考古记》。
[13]见《晋书·祖逖传》史臣论赞、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22]见《世说新语·言语》。
[4]见《世说新语·俭啬》刘孝标注引《晋阳秋》及戴逵之论。
[19]见《三国志·何晏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34]见《晋书·周顗传》、《世说新语·排调》。
[24]见《世说新语·言语》。
[25]见《世说新语·巧艺》。
[18]见《世说新语·言语》。
[10]详请参看鲁迅《魏晋风采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干系》。
[10]见《世说新语·任诞》。
[13]见《世说新语·赏誉》。
[61]见《晋书·简文帝纪》、《世说新语·言语》。
[30]见《世说新语·捷悟》。
[68]见《世说新语·尤悔》。
[58]见《晋书·殷浩传》、《世说新语·黜免》及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
[21]见《晋书·刘毅传》。
[11]见《晋书·王猛传》。
[53]见《宋书·陶潜传》。
[32]见《世说新语·政事》。
第四章
[3]见《世说新语·识鉴》。
[25]见《晋书·王敦传》、《世说新语·汰侈》。
[24]见《晋书·王敦传》、《世说新语·豪放》。
[4]以上见《晋书·列女传》。
[27]见《晋书·刘伶传》、《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名流传》。
[45]见《晋书·孝武帝纪》。
[47]见《世说新语·容止》刘孝标注引孙绰《庾亮碑文》。
[28]见《晋书·王导传》。
[57]见《晋书·明帝纪》、《世说新语·夙慧》。
[41]见《世说新语·任诞》。
跋文
[52]见陶渊明《喝酒》其九。
[12]见《晋书·王述传》、《世说新语·刚正》。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