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注释[第1页/共6页]
[11]见《晋书·王猛传》。
[7]请参看汤用彤《读〈人物志〉》、贺昌群《豪杰与名流》、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60]见《世说新语·政事》。
[68]见《世说新语·尤悔》。
[22]见《晋书·孝愍帝纪论》。
[17]见《三国志·何晏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22]见《世说新语·言语》。
[65]见《世说新语·言语》。
[9]见《世说新语·容止》。
[22]见嵇康《与山巨源断交书》。
[50]见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农家》其二。
[6]以上见《世说新语·简傲》。
[3]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47]见《晋书·石崇传》、《世说新语·汰侈》。
[10]见《晋书·庾亮传》。
[24]见《世说新语·容止》。
[19]请参看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报告录》、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49]见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7]见《世说新语·雅量》。
[52]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雅量》及刘孝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
[23]见《世说新语·赏誉》。
[2]见《世说新语·俭啬》。
[43]见《晋书·阮籍传》。
[23]严复即称:“夫自在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何尝立觉得教者也。”见严复《论世变之亟》。
[51]见《世说新语·品藻》。
[36]请参看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15]吕思勉先生即以为就连晋惠帝智商不高,都能够是歪曲不实之词。见吕思勉《中国通史》。
[18]见《世说新语·夙慧》。
[16]见《晋书·王敦传》。
[13]请参看《后汉书·杨震传》、《晋书·杨骏传》、范文澜《中国通史》。
[15]见《晋书·顾恺之传》、《世说新语·巧艺》。
[48]见《晋书·简文帝纪》、《世说新语·黜免》。
[42]见《世说新语·巧艺》。关于“坐隐”之隐,有两种解释。一种以为即隐居之隐,一种以为是切口之隐。
[5]见《三国志·后妃传》及裴松之注引《魏书》、《魏略》。
[42]见《世说新语·识鉴》。
[36]以上综合取材于《三国志·王弼传》,《晋书》之《卫玠传》、《乐广传》,《世说新语》之《文学》、《言语》刘孝标注引《玠别传》。
[10]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不久,燕王臧荼即反。至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刘安仍欲谋反。
[26]见《晋书·阮籍传》、《世说新语·任诞》。
[3]见《晋书·潘岳传》、《世说新语·容止》及刘孝标注引《语林》。
[32]见《世说新语·赏誉》。
[64]见《世说新语·赏誉》。
第三章
[2]关于诸葛亮的面貌,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载陈寿《进〈诸葛亮集〉表》;嵇康的面貌,见《世说新语·容止》。
[5]见刘邵《人物志·豪杰》,下同。
[9]见《晋书·桓温传》、《世说新语·言语》。
[4]见《晋书·潘岳传》。
[47]见《晋书·简文帝纪》、《世说新语·尤悔》。
[42]见《晋书·王徽之传》、《世说新语·简傲》。
[26]阮籍《咏怀诗》之四十一云:天网弥四野,六翮掩不舒。
[41]庾翼的欲望是由本身的儿子接任,但被何充反对,并发起桓温。见《晋书·何充传》。
[27]见《晋书·刘伶传》、《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名流传》。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