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注释[第2页/共10页]
[37]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长孙无忌的官爵已于上元元年(674)诏复,并听陪昭陵,故不在名单中。
[20]见两《唐书》之吉顼传,其说与《资治通鉴》分歧。
[30]以上见两《唐书》之裴炎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光宅元年正月及仲春条。
[9]狄仁杰被诬谋反一案,两《唐书》之狄仁杰传和来俊臣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五长命元年一月条均有记录,但诸书所述有出入,本书取其公道者采信之。
[13]据《旧唐书·高宗纪》,明崇俨被杀是在仪凤四年蒲月壬午。五天以后太子李贤监国。六月辛亥改元调露。
[4]见《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永徽二年闰玄月条。
[32]见《旧唐书·宗室传记》之史臣曰。
[23]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五长命元年八月条。
[30]见陈子昂《大周受命颂》,《新唐书·则天皇后纪》。
[8]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七久视元年玄月条。
[42]王庆之事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天授二年十月条,石头事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五长命元年八月条,并见两《唐书》之李昭德传。
[30]以上见《旧唐书·狄仁杰传》,《新唐书·张柬之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七久视元年玄月条。
[19]张氏兄弟向吉顼请教事,见两《唐书》之吉顼传、《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圣历元年仲春条,记录非常详确。向狄仁杰请教事,见《新唐书·狄仁杰传》,但《资治通鉴》不予采信。
[36]见两《唐书》之来俊臣传,《资治通鉴》卷二百六神功元年六月条。
[35]见两《唐书》之李义府传。但两《唐书》对高宗以后的反应记录分歧,《旧唐书》称“上亦优容之”,《新唐书》称“帝由是不悦”,本书以为《新唐书》是。
[45]见两《唐书》之韦皇后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九景龙二年七月条。
[1]见《新唐书·则天皇后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光宅元年十仲春条《考异》所引《唐统纪》。
[9]拍马屁的人叫杨再思,两《唐书》有传,其言其事《资治通鉴》系于武则天长安四年七月条。
[38]贞观年间,高士廉等人作《氏族志》,仍以山东崔干为第一等,李世民看了就很不欢畅。厥后,李治和武则天又公布《姓氏录》,进一步打击门阀看法。
[36]关于武则天的享年,《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和《唐会要》称八十一岁,《资治通鉴》称八十二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称八十三岁。今从雷家骥《武则天传》之考据,定为八十一岁。本书触及的相干春秋,均以此为据。
[29]以上所述均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天授元年七月至玄月条,同时请参看两《唐书》之则天皇后纪。
[2]见《旧唐书·武承嗣传》,《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乾封元年八月条。三书记录有出入,本书所述据《资治通鉴》。
[27]关于本段史实,野史和别史众说纷繁,尤以《狄梁公传》所记富有戏剧性,乃至于《资治通鉴》简朴到只要一句话,并在《考异》中长篇大论予以辨证。本书兼采诸传,而以逻辑与常情常理综述之。
[24]关于此事的产生时候,诸野史记录不一,《旧唐书》之高宗纪与郝处俊传乃至自相冲突,《唐会要·识量上》则系于仪凤元年即上元三年四月。胡戟《武则天本传》以为事在上元三年正月到四月间,并以为《资治通鉴》系年于上元二年三月,是成心误导读者,表示李弘是以被武则天毒杀。本书完整同意这一观点,但考虑到李义琰“同中书门下三品”是在上元三年四月,是以采信雷家骥《武则天传》的说法,考定为该年四月。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