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注释[第2页/共5页]
[31]见《论语·为政》。
[26]见《老子·第四十三章》。
[1]见《庄子·秋水》。
[6]请参看《史记·孟子荀卿传记》。
[13]见《老子·第六十八章》。
[35]这段话前面另有两句,但能够看作对宣言的解释,不引。
[31]见《荀子·礼论》。
[22]法莫如显,见《韩非子·难三》;使民知之,见《韩非子·五蠹》。
[19]见《老子·第三十章》。
[25]见《墨子·公孟》。
[10]见《孟子·告子下》。
[17]见《老子·第十七章》。援引《老子》一书,最大的费事是版本题目。本书所引,多数原则上都按照高超《帛书老子校注》做了校订,与普通读者所见风行版本不尽不异。但为读者检索便利,各章所标序号仍相沿风行版本。以下均如此例,恕不一一申明。
[28]这十个字,在《墨子》一书中多处可见,贯彻始终。
[30]见《庄子·人间世》。
[19]见《墨子·明鬼下》。
[16]见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30]见《韩非子·扬权》。
[9]见《孟子·梁惠王上》。
[20]见《韩非子·难四》。
[17]见《韩非子·内储说上》。
[6]见《韩非子·备内》。
[30]见《墨子·尚同中》。
[4]见《孟子·公孙丑下》。
[29]见《论语·阳货》。
[15]见《墨子·明鬼下》。
[26]见《老子·第三十七章》。
[8]见《孟子·公孙丑下》。
[22]见《老子·第三章》。
[11]见《孟子·万章下》。
[7]见《老子·第二十九章》。
[25]见《庄子·人间世》。
[5]见《韩非子·六反》。
[22]见《论语·颜渊》。
[19]见《韩非子·内储说下》。
[23]见《论语·雍也》。
[9]见《史记·孔子世家》。
[3]以上见《老子·第八章》。
[12]见《孟子·公孙丑上》。
[10]见《孟子·告子下》。
[33]见《墨子·兼爱中》。
[14]见《论语·阳货》。原文是:“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此处所言,是对这句话的三种了解。
[29]见《墨子·尚同上》。
[39]见《老子·第七十八章》。
第二章
[31]见《庄子·天道》。
[21]见《老子·第六十九章》。
[39]本段阐述请参看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9]见《孟子·告子上》,下引不注者均同。
[22]见《老子·第六十七章》。
[4]别离见《孟子》之《经心上》、《公孙丑下》、《滕文公下》。
[7]见《论语·宪问》。
[3]见《列子·杨朱》,下引不注者皆同。
[15]见《孟子·离娄下》。
[6]见《论语·微子》。
[16]见《墨子·非儒下》。但学术界遍及以为,《非儒》不是墨子本人的作品。
[34]见《韩非子·大抵》。
[2]以上见《史记·老子韩非传记》。
[29]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7]见《韩非子·说林下》。
[23]见《老子·第六十五章》。
[45]见《荀子·天论》。
[3]见《韩非子·说难》。
[24]见《韩非子·定法》。
[30]请参看本书第二章。
[2]此处原文是“请献十金”。古时,二十两为一镒,一镒为一金,十金就是二百两。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