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14[第2页/共3页]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是谓袭明。
视之不见,名曰夷﹔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涣兮若冰之将释﹔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知名六合之始﹔驰名万物之母。
不尚贤,使民不争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不自见,故明﹔
夫乐杀人者,则不成得志于天下矣。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知常容,容乃公,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实其腹,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天长地久。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飂兮若无止。
澹兮其若海﹔
是以君子整天行不离辎重。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公乃全,全乃天,
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其次,畏之﹔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品德经」:第十四章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繁华而骄,自遗其咎。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整天。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明天,水哥带你读品德经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上善若水。
希言天然。
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老子:「品德经」:第十九章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厥后。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五章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诚全而归之。
太上,不知有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其次,亲而誉之﹔
凿户牖觉得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三章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为上。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荒兮,其未央哉。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为有为,则无不治。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无执,故无失。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夫兵者,不祥之器,
儽儽兮,若无所归。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老子:「品德经」:第十三章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