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玉笛金声人依旧[第2页/共2页]
陈学海心不在焉地吹着,柳先生坐的远,但学海总感觉柳先生不时候刻看着本身似的。
陈学海便问:“那你们不是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吗?如何还会唱戏?!”
陈学海正色道:“明天我遂你的愿结婚,可有一样你得依我!”
满怀壮志无所用,穆柯寨闷煞女豪杰。
台上唱词更减轻烈,台后曲子激昂悲越,这秦腔与其他戏分歧,演唱全用真嗓。初听时难受,但曲中的忧愁苍茫,千古悲怆却针扎火烧般地印在民气上。满清入关虽已多年,但官方反清复明之声不断。陈家地处江南,常听白叟说那嘉定三屠扬州旬日就如在面前。更因为杭州本是南宋都城,更是北人南迁而来。虽说“暖风熏得游人醉”,但汉室江山的秘闻却也揉在那湖光山色之间。更有幼时玩耍的风波亭、岳庙,陪着一首“满江红”也曾湿了幼年学海的眼。现在听得这悲越秦腔唱的民气如银瓶炸裂,不觉表情一合,笛声也如有了灵魂,模糊然竟主导着鼓乐,与那唱词合的是天衣无缝,令听者心动神摇。
浙江人听戏不如许,听父亲讲,北都城看戏,那叫一个气度,喝采的,送茶水的,捧人的满场飞。学海想本日这虎头寨的气势比北都城的更大!
“可有乐谱?”陈学海问。
中间便有人拉过张凳子,陈学海冲世人点头示个意便坐下了,有人将一本旧乐谱放在他面前。陈学海昂首却看到回身走了的柳先生。老先生早已不亲身吹奏了,只是在场边监个场,这些人都是他徒子徒孙。
恨北辽贪得无厌又犯边疆,
田冬儿自发胜了他一筹似的,心中也非常对劲,便持续说道:“实在吧,十几年前,柳先生带着个梨园子打这青木川过,我爹就拦下了,厥后那班子就不走了,住在了寨子里。以是我们这儿啊,不但乐器齐活,大家都能唱两句的。”
陈学海施个礼,双手接了笛子,上口试音,吹出的声音松、厚、圆、亮,心中赞一声是把好笛子。
陈家久居浙江,打小儿陈学海戏没少听,但这北地曲子倒是第一回。只见那曲子大多高亢婉转,大开大合,不似昆曲讲究空灵蕴动之美,便感觉过于呱噪,听不惯。又听得这些曲子拉来奏去,都依着那梆子的点子走,听到韵律承转之处,便点头:“这里该上笛子!”
路险苔滑辟门路,穿沟越岭迅如风。
台上人开了嗓,倒是旦角,只听那词唱道:扬鞭催马下山岭,穆桂英放眼群峰,山山滴翠,郁郁葱葱。
有多少无辜百姓惨遭践踏哭声痛,
田冬儿眼睛瞪得更圆,点点头。
望那厢满目疮痍千村薜荔心潮涌,
戏开了,场子里竟乌压压尽是人,一桌桌的席面放开去,总有几十桌吧。
“好!”满场欢声雷动,过大年似的热烈。
陈学海冲出门见那晒谷场边上有个土台子,现在立起了竹扎的门脸,便是个戏台了,一世人便在那台子前面捯饬乐器,便信步走那人群里去。
“这是筹办唱大戏呀——”田冬儿笑了。
起兵十万马蹄腾腾旗号蔽空。
陈学海红了脸,正窘着,窗外却一阵子三弦声,渐渐地又有了琵琶,南梆子,板胡,唢呐和大鼓的声音。叮叮,铛铛,咚咚咚,热烈起来了。
“仿佛有一本子,不知是琴谱还是笛子谱。”田冬儿接口。
若能疆场任驰骋,定要把辽虏一扫平。
“柳先生,你师父?”陈学海想到那风轻云淡的老先生竟是梨园行的出身,又问:“那你也会唱?”
有多少父老乡亲背井离乡似哀鸣。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