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乃服》译文[第1页/共18页]
提花机全长约一丈六尺,此中高矗立起的是花楼,中间托着的是衢盘,上面垂着的是衢脚(用加水磨光滑的竹棍做成,共有一千八百根)。在花楼的正下方挖一个约两尺深的坑,用来安设衢脚(如果地底下潮湿,便能够架两尺高的棚来代替)。提花的小工,坐在花楼的木架子上。花机的末端用的是的杠卷丝,中间用叠助木两根,垂直穿接两根约四尺长的木棍,木棍尖端别离插入织筘的两端。
④安然:水安然装。
【原文】
②接:嫁接。
凡丝穿综度经,必用四人列坐。过筘之人手执筘耙先插,以待丝至。丝过筘,则两指执定,足五七十筘,则绦结之。稳定之妙,动静全在交竹①。即接断,就丝一扯即长数寸。打结以后,依复原度,此丝本质自具之妙也。
②顶格:以木为格,扎于屋顶,糊纸。
①棉花古书名枲麻:枲即麻之雄株,与棉花无涉。棉花所织成之布,称白叠,为木棉所织成。见《史记.货殖传记》裴驷注。应在东汉时传入中华。《水经注》有“吉贝”,亦木棉之布。
蚕种
凡蚕食叶足候①,只争时候。自卵出茧,多在辰巳二时,故老足②结茧亦多辰巳二时。老足者,喉下两胸透明,捉时嫩一分则丝少。过老一分,又吐去丝,茧壳必薄。捉者眼法高,一只不差方妙。玄色蚕不见身中透光,最难捉。
【原文】
别的另有三种柘树的叶子,能够弥补桑叶的不敷。柘树在浙江并不常见,而在四川最多。贫苦人家豢养的蚕在浙江种的桑叶不敷喂时,也让蚕吃柘树叶,一样能够将蚕豢养大。琴弦和弓弦都是采取喂柘叶的蚕所吐之丝做的,所得的蚕茧名叫“棘茧”,传闻这类丝最为坚固。
腐败节过后三天,蚕卵不必依托衣被的粉饰来保暖便能够天然地生出了。蚕室的位置最好是面向东南边,蚕室四周墙壁上通风的裂缝要用纸糊好,室内房顶上如果没有天花板的就要装上天花板。碰到气候酷寒温度低的时候,蚕室内还要利用炭火来加温。豢养初生的蚕宝宝时,要把桑叶切成细条。切桑叶的砧板要用稻麦秆捆扎成,如许就不会破坏刀口了。摘返来的桑叶要用陶瓮、陶坛子装好,不要被风吹干了水分。
择茧
【原文】
【译文】
凡蛹变蚕蛾,旬日破茧而出,雌雄均等。雌者伏而不动,雄者两翅飞扑,遇雌即交,交一日、半日方解。摆脱以后,雄者中枯而死,雌者立即生卵。承藉卵生者,或纸或布,随方所用(嘉、湖①用桑皮厚纸,来年尚可再用)。一蛾计生卵二百余粒,天然粘于纸上,粒粒匀铺,天然无一堆积。蚕主收贮,以待来年。
养忌
凡帛非论绫、罗,皆别牵边①,两傍各二十余缕。边缕必过糊,用筘推移梳干。凡绫、罗必三十丈、五六十丈一穿,以省穿②接繁苦。每匹应截画墨于边丝之上,即知其丈尺之足。边丝不登的杠,别绕机梁之上。
【注释】
②防驱之智:防备和消弭的体例。不一法:不但一种体例。
【注释】
凡蚕形亦有纯白、虎斑、纯黑、斑纹数种,吐丝则同。今敝宅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一异也。野蚕自为茧,出青州、沂水③等地,树老即自生。其丝为衣,能御雨及垢污。其蛾出即能飞,不传种纸上。他处亦有,但希少耳。
凡织绒褐机大于布机,用综八扇,穿经度缕,下施四踏轮,踏起经隔二抛纬③,故织出纹成斜现。其梭长一尺二寸,机织、羊种皆彼时归夷④传来(名姓再详),故至今织工皆其族类,中国无与也。凡绵羊剪毳,粗者为毡,细者为绒。毡皆煎烧沸汤投于此中搓洗,俟其粘合,以木板定物式,铺绒其上,运轴赶⑤成。凡毡绒白、黑为本质,其他皆染色,其氍毹、氆氇等称呼,皆华夷各方语所命。若最粗而为毯者,则驽马诸料杂错而成,非专取料于羊也。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