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坟》后面[第3页/共3页]
[3]指当时上海开通书店出版的《普通》月刊。关于“做好口语须读好古文”的群情,见该刊一九二六年十一月第一卷第三号所载明石(朱光潜)《雨天的书》一文,此中说:“想做好口语文,读多少上品的白话文或且非常需求。现在口语文作者当推胡适之、吴稚晖、周作人、鲁迅诸先生,而这几位先生的口语文都有得力于古文的处所(他们本身或许不承认)。”
一九二六,一一,一一,夜。鲁迅。======================================
明天所要说的话也不过是这些,但是比较的却能够算得实在。别的,另有一点余文。
在听到我的杂文已经印成一半的动静的时候,我曾经写了几行题记,寄往北京去。当时想到便写,写完便寄,到现在还不满二十天,早已记不清说了些甚么了。彻夜四周是这么沉寂,屋前面的山脚下腾起野烧的微光;南普陀寺⑴还在做牵丝傀儡戏,不时传来锣鼓声,每一间隔中,就更加显得沉寂。电灯天然是光辉着,但不知怎地忽有淡淡的忧愁来攻击我的心,我仿佛有些悔怨印行我的杂文了。我很奇特我的悔怨;这在我是不大碰到的,到现在,我还没有深晓得所谓悔者究竟是如何一回事。但这表情也随即逝去,杂文当然仍在印行,只为想摈除本身目下的忧愁,我还要说几句话。
既睎古以遗累,信简礼而薄藏。
[5]见《青年必读书》,颁发在一九二五年仲春二十一日《京报副刊》,后支出《华盖集》。
览遗籍以慷慨,献兹文而凄伤!
[1]南普陀寺在厦门大学四周。该寺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原名普照寺。
不幸我的古文和口语分解的杂集,又恰在此时出版了,或许又要给读者多少毒害。只是在本身,却还不能决然决然将他毁灭,还想借此临时看看逝去的糊口的余痕。惟愿偏疼我的作品的读者也不过将这当作一种记念,晓得这小小的丘陇中,不过埋着曾经和过的躯壳。待再经多少光阴,又当化为烟埃,并记念也从人间消去,而我的事也就结束了。上午也正在看古文,记起了几句陆士衡的吊曹孟德文⑹,便拉来给我的这一篇作结--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