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3页/共4页]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成行也。”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热诚也。因不失其亲,
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3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313』天孙贾问曰:“与其媚於奥,宁媚於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
。”
『418』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第四
『420』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48』子曰:“朝闻道,夕夕死可矣。”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故观之哉?”
『5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29』子曰:“吾与回言整天,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7』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5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xie4)当中,非其罪也。”以其子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212』子曰:“君子不器。”
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敷者。尽有之
『1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错诸直,则民不平。”
『57』子曰:“道不可,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成忍也?”
冒昧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4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413』子曰:“能以谦逊为国乎?何有?不能以谦逊国,如礼何?”
『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
妻之。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416』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3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谓:“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则以学文。”
文献不敷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5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18』子曰:“事君尽礼,人觉得谄也。”
『4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使民颤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