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论道[第2页/共3页]
端木壬思考着这句话,却见公孙飒迎了上来:“大师四周鼓吹佛法,不过是想更多人获知佛法奇妙,那叨教大师,如何能获得佛法真谛呢?”
四周人群群情纷繁,不时有人回应:“此人并非乞丐,乃是自域外苦行而来的和尚。”
端木壬看了看四下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天然不是强求而来的,便不出声,后退一步,左边的南宫鉴思考半晌先发制人:“大师,既是弘扬佛法,自是无分地区,为何不在其他国度弘扬,偏要来我孔州呢?”
孔尚王朝历代帝王均出自孔氏一族,极好文风,是以孔州大陆书院林立,文风极盛。孔州大陆虽地处偏僻,文人学士却到处可见。在孔尚王朝都城,天阳城,更有三位惊世骇俗的文豪大师,别离以其文法意境,诗词文采,画风超脱,冠绝人间。
“传闻在千万里以外的西北方,西部四州有佛国无数,各处都是这类和尚,也不知他们是如何过来的!”
南宫鉴在三人当中,年纪最轻,虽彬彬有礼,但言辞之间仍不免有些墨客意气。
苦行僧道:“在我看来,‘行’是根本,‘悟’是成果。各位一心向佛,挟制自律,施恩于人,福报因果便能表现,天然能贯穿佛法真谛。”
“小乘律己,大乘达人;小乘修美满,大乘修福报;小乘自晦,大乘光亮。小乘不持咒,大乘持咒。小乘……”
苦行僧道:“非也,非也,你看,四下世人拥堵只为观我等谈佛,这便已是弘扬了佛法。可有强求?”
这就是春秋苑,孔尚国粹院,它是天阳城除了皇宫另一个崇高的地点。
苦行僧道:“那也一定,佛法之流派无数,光我晓得的便有华严宗、禅宗、律宗、言宗、净土宗、密宗、显宗、言宗,其各有特性,但归根结底,分为大乘与小乘。别人修小乘,我修大乘。别人之禅在‘悟后而行’,我之禅在‘行后而悟’。别人面壁打坐,我却要苦行天下,天然是不不异的。”
不过,三大文豪均是饱读诗书之辈,虽各有所长,但也兼修其他,对于域外学问也有浏览,这梵学说来通俗,但在这三位文豪看来,恐怕也一定是最好的学问,就他们所知,儒家之礼法和道家之天然,那才是第一等的学问。
公孙飒道:“那为何又有贫繁华贱,士,兵,商,农之分?”
春秋苑内,三位身着恰好白衣的秀士正与一名来自中州的苦行僧冷冷对峙,这番景象,引得四下人群聚结隔着大门张望,人群中一个手持白幡须眉皆白、双目炯炯有神的白叟笑嘻嘻的看着,在她身边一个身穿水绿衣裳的清秀少女正踮着脚尖向此处看来。
三大文豪的神采倒有些吃不住了,不过,到底是大师,见惯了大场面,倒也不觉得意,只感觉这和尚出口成章,胸有成竹,是个可贵的敌手,比试的兴趣反倒更浓了。
灵界十九州,东南西北部各有四州,中部三州。南部四州别离为洪州,沧州,离州,孔州。沧州居西,离州居东,孔州居南,洪州居北,四大州的交叉地带,有一片延绵万里的池沼地,这片池沼地西接沧州群山,北连洪州大江,东临离州红海,向南直穿孔州要地,中转南边四州最南端的极地冰原。
公孙飒道:“那我与苦行僧又有何不同?”
南宫鉴拱手道:“大师送来三物,我等已阅览结束……公然是传世佳作,能得一见,茅塞顿开!”说罢,南宫鉴挥了挥,从他身后走出三位身着青袍的年青弟子,他们恭恭敬敬的呈上三大木盘,木盘上各放着一件事物,用斑斓绸缎覆盖。
苦行僧道:“佛曰:统统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便是这个事理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