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晚唐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赤山镇[第1页/共3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因为赤山镇的这些兵士与家眷浩繁,久而久之,便成了文登县西南部的中间。固然大唐规定,只要三千户以上的县城才气够设市,但这些年政令也越来越松。赤山军镇人多城大,且又靠着文登县最大的寺庙法华寺,因此人气极旺。赤山镇的镇将还挂有镇遏使的官职,权力极大,比文登县令级别还高,平时底子不如何看县衙的官吏面子。他在军镇内建有市场,四周百姓买卖几近都是到赤山镇来。

登州文登县是山东滨海地区,而王李村这里的海边更是有赤山浦。赤山浦,是一个极杰出的港湾,与日本、新罗对是隔海相望,水路不过三天路程。大唐广州港和登州港为两大海路通道,广州港通南洋、西域,登州港则通辽东、渤海、新罗、日本,这两条海路被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仍然是原路而回,过东门,到东瓮城门。进城时统统顺利,可在出城时却碰到了费事。

再次进城门,此次并没有免费,扼守的军卒倒是多了几人,每一个入城的虽不消搜身,却被高低打量。如果是陌生面孔,便会被拉到一边查问几句。不过赤山镇也算承常日久,有重兵扼守,却没有哪个不开眼的山贼马匪海贼敢来打主张,统统也就成了过场面活。

PS:上了分类新书榜,但间隔首页榜还很悠远,兄弟们给几张票票,来个点击,保藏吧。

“秀才哥,那你帮俺捎点东西回村里给俺娘行不。”小石头对李璟话里却有些拘束,一来因李璟曾经获得过乡贡身份,算是村里真正的诗书人。二来前次李璟兄弟出事,也都是因为王家的事情。

“入城费两文!”一个挎着横刀的守城兵双手抱在怀中,眼睛半睁半闭的对李璟说道。

此时太阳才方才暴露了半边脸,地上的白霜都还没有消逝。踩在霜冻的村路上,嘟嘟的响。

李璟出了门,韩氏还在倚门望着他的背影直至远去以后,才回了院中。

“小石头啊,我进城换点高粱,正要回村里呢。”李璟停下脚步道。

叫他的是村里在镇子里开铁匠铺子的王铁匠的二儿子小石头,和他差未几年纪。前次李璟和他哥李瑜就是帮小石头他哥大石头去海边捡海草才出了事。

本来就天灾不竭,这乱兵一起,各处的盗匪就更加要多如牛毛了。

李璟穿戴的圆领长袍固然是夹层的,不过这个时候也没有棉花添补,家里也买不起皮袍,这清冷的晨风一吹,浑身高低都感觉凉嗖嗖的。

本来韩氏给他一匹帛和一串钱让他买点纸墨册本甚么的,不过李璟却并没这么做。一家人饭都吃不上了,他哪还会去买甚么册本笔墨,都到了晚唐季世了,难不成他还真去考科举不成。

此时还是一大早,东面的瓮城门还没有翻开,在城门前堆积了上百的百姓。这些人里有的牵着驴子骡子,也有赶着大车的。更多的则是肩挑手提着东西,大多是来镇里买卖的。有卖炭卖柴,卖鱼卖肉卖羊卖猪不一而足。不过大多数的百姓都是面黄饥瘦,神采惨白,身子薄弱。身上的衣服固然还算划一,可却都是补丁摞着补丁。

“秀才哥,这袋高粱是捎家里的粮食,这两串鱼给俺家和哥家各一串,都是我在护城河里打的,哥拿归去吃。”小石头拘束道。

此时已经是晚秋,八月种下的冬小麦已经抽芽,村里大多数的男人都下地去了。李王村的村民之前有种稻也有种粟,另有种高粱大豆的,不过这几年不是干旱就是蝗灾,大师便只能种比较抗旱的冬小麦和大豆。八月种麦,来年蒲月收成后,恰好又能够种一季大豆或者粟谷或者高粱。

挑着一石多粮食,李璟也不再逗留直接顺着来路往回走。半路上,却听的街边传来喊声:“秀才哥,秀才哥,你也上镇里来了啊。”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迷雾纪元    签到百年,从剑仙开始纵横天下    都市武圣    我在诸天摆地摊    原力宗师    弑天龙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