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斗米二百钱[第1页/共3页]
凌晨,一缕曦光透窗而入,屋外雄鸡报晓。
此时斗米两百钱,匹绢八百文。一斗米十升,合后代的七斤半摆布。一匹绢长四十尺、宽一尺八寸,折合后代也就是长十二米,宽半米,够做两件袍子。
Ps:唐《堆栈令》给粮标准:诸给粮,皆承省符。丁男一人,日给二升米,盐二勺五撮。妻、妾及中男、女,(谓年十八以上者。)米一升五合,盐二勺。老、小男,(谓十一以上者。)中女,(谓年十七以下者。)米一升一合,盐一勺五撮。小男、女,(男谓年七岁以上者,女谓年十五以下。)米九合,盐一勺。小男、女年六岁以下,米六合,盐五撮。老、中、小男任官见差遣者,依成丁男给,兼国子监门生、鍼?大夫,虽未成丁,依丁例给。”
做为重量单位,按照当代专家对唐朝货币的实测重推算,唐朝一两为42.5克,一斤十六两为680克,一石120斤,约当代的80公斤摆布。这个斗,就即是一斗8公斤。
李璟看了下这些东西,心中却明白这已经差未几是这个家小半个家底了。唐朝钱帛兼行,除了铜钱做为货币外,还规定了利用绢帛。天子还曾经下诏,凡是十贯以上的买卖,必须用绢帛买卖。
求保举票!
李璟穿戴好出了房间到得厅堂,见卖力家中炊事的大嫂已经和婉儿将饭菜端上来了。一大陶盆的野菜粥,每人席前一叠酱菜。大嫂笑着对他道:“快去刷牙洗把脸,就来用饭了。”
本身该做些甚么,本身必须得做些甚么了。
不过据李璟所知,晚唐女人所穿的袴褶与男人又有分歧,最大的辨别是女人所穿的袴裤腿紧窄,且传闻不是合裆,而是开裆的,只是在裤裆处有系带,以便利如厕解手,至于内裤,晚唐的女人是没有的。
李璟不信佛,不过却不能驳斥韩氏信佛。当下点点头承诺下来,十斤香油固然在这个家不算小数,但能让韩氏放心,却也值的。
十六斗高粱合后代一百二十斤,
望着婉儿递过来的牙刷,李璟另有点顺从。晚唐的这时,已经有了专门用来刷牙的牙刷,用的是马尾制成,叫做刷牙子。刚一开端时,李璟并没有重视这刷牙子与后代牙刷的辨别,成果第一次刷牙,就刷了个满嘴的血。那马尾刷非常的硬,如果一不谨慎按后代的体例刷牙,那就吃大亏了。
“阿娘,我明天想去镇上一趟。”
李璟从床头架子上取过一条裤子,晚唐之时,男人固然以圆领袍衫为主,但内里却也另有褶袴。不但单男人内里穿褶袴,女人也穿。这袴就是裤子,主如果受胡人影响生长而来。不过袴与现在的裤子分歧,袴非常宽松,特别是两只裤管,就做的非常肥大,是以也多被称为大口裤。与袴相配的上衣则是褶,制作却比较紧身。这两种一起穿合为袴褶,本来是用于军旅,便利行军,厥后便逐步为百姓百姓的常用之服。
内里又传来了唧唧的织布声音,李璟记得明天早晨他一向在考虑着如那边理家里的用饭题目很晚才睡,可织布声却一向没停过。没想到,一大早醒来,织布机还在响着。心中不由沉重,本年大旱地里几近绝收,百口端赖着几个女人日夜不断的织布养蚕才勉强保持。
一斗米两百钱,相称于每斤米26文钱。一匹绢八百文,值三十斤米。按此时物价,米三斗可换粟五米,换高梁六斗。李家的这匹绢能够换回六斗高梁,两匹布也能换回十斗高粱。
接过牙刷,又从中间小木盒里摄起一点青盐洒在上面,含了口水先咕嘟了两遍,然后开端谨慎的刷起牙来。晚唐时百姓百姓大多有刷牙的风俗,刷牙子也就是一两文钱罢了,不过浅显的百姓刷牙倒是用不起青盐的。晚唐盐比米贵,斗盐一百多文钱,如果是上好的青盐,那价更高。不过李家暮年也算繁华,有这风俗,却还保持着青盐刷牙的风俗。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