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斗米二百钱[第2页/共3页]
李璟闭着眼睛伸手去摸手机,手伸出去摸了半天甚么也没摸到。然后,他俄然醒了过来,展开眼睛坐起家,映入视线的是一张三面围挡起来的木架子床,人一动,垫在床单上面的稻草就吱吱的作响。就连他身上盖着的被子,也是用土布缝的被套,内里添补着干稻草。
将膝裤系在袴裤之上,然后又穿袜。最后便是圆领袍衫,革皮腰带,罗纱襆头,乌皮靴子。这一番穿戴,足足花了一盏茶的时候才好。要不是脑中有着李璟二十年的全数影象,光着一身行头就能让他不知所措。
而做为容积单位,一斗十升。当代一升米测重为1.25斤,一斗十升就是12.5斤。不过唐朝的一升只相称于当代的0.6升。以是唐朝的一斗米为当代的7.5斤。
PS2:唐朝的度量衡,唐朝一尺约30厘米,一步为1.5米。另斗有两种单位,一为容积,一为重量。容积为一斗十升,重量为一石十斗,这二者是并不通用的。
“阿娘,我明天想去镇上一趟。”
唐朝边军守兵日给米二升,妇女中男米一升一合。按这个标准,李家七口人,标准口粮该当是一天七升七合,一天就要耗损五斤七两米。十六斗高粱也不过一百二十斤米,也就够吃二十一天罢了。
不过现在的日子,李家也天然不成能每天吃这么多粮食,大多都是稀饭菜粥,内里还要掺上麩和糠皮,节流下来一天两顿稀粥,尽量保持在一天米一斤摆布,这一百二十斤高粱就能顶上四个月,能吃到来岁过完正月。家里女人尽力织布,如果李璟再做点长工甚么的,或许能熬到来岁的麦收。
一斗米两百钱,相称于每斤米26文钱。一匹绢八百文,值三十斤米。按此时物价,米三斗可换粟五米,换高梁六斗。李家的这匹绢能够换回六斗高梁,两匹布也能换回十斗高粱。
李璟穿戴好出了房间到得厅堂,见卖力家中炊事的大嫂已经和婉儿将饭菜端上来了。一大陶盆的野菜粥,每人席前一叠酱菜。大嫂笑着对他道:“快去刷牙洗把脸,就来用饭了。”
“我儿啊,你上镇子里把这匹绢带上,有甚么想买的就买点。别的这两匹布你拿去镇上粮店换些高梁返来,别的这里另有一串钱你也带上。”
门别传来几声拍门声,然后婉儿推开门掀帘出去。
十六斗高粱合后代一百二十斤,
“三郎,嫂子帮你煮了鸡蛋羹,快起来吃吧。”婉儿虽来是新罗人,但在李家已经糊口了九年,说话做事已经和隧道的本地人没有甚么辨别了。在家里,韩氏向来把她当作女儿,是以称呼上却也是如一家人普通,对李璟,她也向来是称呼为三郎或者哥哥。
“阿娘,儿晓得了,我早去早回。”
凌晨,一缕曦光透窗而入,屋外雄鸡报晓。
翻开被子,满身高低只穿了条犊鼻裤的李璟不由打了个冷颤,十月晚秋,凌晨已经很凉了。低头望了眼身上的犊鼻裤,他不由苦笑了下。这犊鼻裤和后代的三角内裤很像,以二尺布裁剪,上宽下窄,两边有孔,恰好兜住屁股胯部。传闻汉朝时的与卓文君私奔的大才子司马相如,私奔后为糊口所迫,在成都买了个酒舍,让老婆文君当卢做掌柜,他本身则在大庭广众之下,只穿戴一条犊鼻短裤洗涤酒具,逼的他老丈人厥后不得不承认了那门婚事。
求保举票!
李璟和大嫂等人打了个号召,便转头去院子里洗脸刷牙。他刚畴昔,婉儿便已经勤奋的帮他从井中提了一桶清冷井水上来,又给他拿了洗脸巾和牙刷。
李璟看了下这些东西,心中却明白这已经差未几是这个家小半个家底了。唐朝钱帛兼行,除了铜钱做为货币外,还规定了利用绢帛。天子还曾经下诏,凡是十贯以上的买卖,必须用绢帛买卖。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