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庄与银行的不同以及山西票号历史(转载)[第1页/共6页]
1、同业对交,各凭各信,不立字据,汇水随市道松紧,临时裁夺。
同治四年(1865)将各路厘局提到盐厘银四万两、管库凑拨夔关解存盐税银一万两、二两平银一万两,共银六万两,作为同治二年凑拨之项,“由委员将前项银两如数兑交协同庆、蔚丰富、元丰玖、天成亨、广聚、和泰各钱庄分领,干到京后由该委员向各号兑齐赴部交纳。”(《山西票号史料》,山西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同治五年(1866)浙江将浙海关银三万两,交山西票号元丰玖汇兑。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情,西太后挟光绪帝西逃路过山西,曾留宿祁县大德通票号,票号借给清廷银40万两。清廷因门路不靖,西商票号老庄多在山西省内,遂命各省将京饷改解山西省票号总号。如湖南巡抚俞廉三筹款11万两,转交山西票号日升昌、天成亨、百川通、新泰厚、蔚丰富、蔚盛长、协同庆、乾成亨等九家票号汇兑至山西平遥。
4、信汇。各凭各信,字号对字号,下付人堂名,须得保付给,汇水随行市。
关于放款,又分信誉放款及抵押放款二种。前者放放款时须立一字据,也有随市道风俗办理者。其日利随市道而定,活期者较小;后者抵押货色,须订立条约,执其笔据,押品如系不动产,则须执其红契,并立字据,由承保者垫还。
十、汇兑庚子赔款。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鸿章代表清当局与本国侵犯者签订了《辛丑条约》,此中规定付各国战役赔款45000万两,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223万两。清当局为付出赔款,除从国度财务支出中拿出一部分外,余皆分摊各省,要求各省按年分月汇解,而山西票号则承担了庞大赔款的汇解任务。
6、电汇。如用明电,见电后讨殷实承保用款,错则退款,如系各家之密电,用款手续亦与明电同,电费皆由汇款者出。
据统计,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产部存放各银行票号款项共693万两,此中户部存放银行424万两,占总额的61%,存放票号206万两,占总额的30%,存放本国银行57万两,占总额的8%,存放其他行号六万两,占总额的1%。
山西票号的停业活动详细来讲包含以下十一个方面:
2、对近代工交业发放存款。到19世纪80年代前期,山西票号除对钱庄停止贸易放款外,也开端了对近代工交业发放存款。固然其数量不大,但无疑是有主动意义的。
德馨堂银2000两月息8厘
5、汇票。凭票给付,汇水随行市。
其次,钱庄、票号的存放款,用于出产性资金周转的所占比重很小,特别是因为放款利率较高(普通年利率多在非常之二高低),用于出产的放贷更少。换句话讲,就是钱庄、票号的停业与出产存在摆脱的环境。如许就严峻限定了停业范围的扩大。最后,钱庄、票号的职员构成、运营办理具有较稠密的封建性。其职员高低干系,多靠血缘、宗族、主仆、师徒等来维系,其办理也是家属式的办理。
钱庄、票号运营的货币兑换、汇总、存放款、发行票据等都与近代西方银行停业靠近,但钱庄、票号与近代西方各国的银行有着深切的辨别。
丰兴典银4000两年息7厘
由上可见,山西票号最后因为商品互换和货币扩大畅通的需求而产生,它是从贸易平分离出来的金融机构。
起首,钱庄、票号中大多数运营范围较小,资金多是一家一户的,有些是一个家属的,很少有遍及集资的,而同期间西方各国的银行却多是较遍及地集资创办的。钱庄、票号的停业限于海内,而当时西方各国的银行多有超越版图的停业。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