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三字经(6)[第3页/共4页]
史虽繁[1],读有次[2]:史记一,汉书二。
[1]舆图:指国土边境。[2]鼎祚:帝位,王位。[3]废:烧毁。这里指国亡。
《后汉书》是我国南朝刘宋期间汗青学家范晔编撰的一部记录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期间东汉汗青的纪传体史乘,是继《史记》《汉书》后又一部私家编撰的首要史籍。《三国志》是我国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首要记录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的纪传体外洋史。《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司马光编写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乘,记录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间的详细汗青。《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乘中有极首要的职位。
明末时,寺人擅权,政治败北、贪污成风。百姓不堪重负,纷繁叛逆。李自成是闯王高迎祥部下闯将,英勇有识,受各首级赞美,名誉日高,高迎祥捐躯后他继称闯王。因为其部将李岩提出“均田免赋”“迎闯王,不纳粮”等标语,使李自成的军队获得百姓的支撑,军队生长到百万之众,成为农夫战役中的主力军。厥后他带领叛逆兵霸占北京,颠覆了明王朝。因为他犯了“胜者为王”一时高傲的弊端,逼反吴三桂,导致其引领满清贵族入关,结合打击农夫军。李自成迎战得胜,退出北京,持续抗清斗争。
[1]诵:背诵。[2]惟:思虑。[3]朝:早上。[4]斯:这,这里。[5]夕:早晨。
炎宋鼓起,赵匡胤受后周“禅让”,建立宋朝。宋朝传了十八个天子后,又堕入南北混战的局面。
唐朝共传二十位天子,用时将近三百年。后梁的朱温灭唐以后,江山易主,国度就改掉了。
【解读】
清世祖[1],膺[2]景命[3],靖[4]四方,克[5]大定[6]。
【解读】
迨成祖[1],迁燕京[2],十六世,至崇祯[3]。
【译文】
【注释】
清入关后,清世祖顺治天子在北京登上皇位,安定各地战乱,老百姓重新开端安宁的糊口。
元朝时的边境很广,所属国土超越了之前的任一个朝代。但是历经九十多年,就灭亡了。
【解读】
【解读】
【注释】
舆图[1]广,超前代,九十载,鼎祚[2]废[3]。
北方的辽人、金人纷繁建国称帝,最后蒙前人灭了金、宋两朝,建立元朝,重又同一了中国。
【注释】
【译文】
[1]二十传:唐朝共传二十位天子。[2]三百载:唐朝统治将近三百年。[3]梁:朱温代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注释】
【解读】
知识的陆地是浩大的、无穷尽的。就像一只气球,越吹越大,它本身打仗到的空间也越来越大。知识也是如许,体味得越多,就会发明不体味的方面越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产、知识就是聪明。前人讲聪明过人,一个“聪”字就把读书时眼、耳、口、心都要用到时的状况描画得淋漓尽致。
权阉[1]肆[2],寇[3]如林,李闯[4]出,神器焚[5]。
二十传[1],三百载[2],梁[3]灭之,国乃改。
【译文】
【注释】
【译文】
[1]太祖: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暮年家贫削发,在皇觉寺为僧。[2]明:国号。[3]号:年号。[4]金陵:南京。
唐太宗统治期间,任人唯贤,长于纳鉴,又体恤百姓,轻徭薄赋,疗摄生息,社会呈现平和安宁、乱世空前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位时,他励精图治,使得社会安宁、政治腐败、经济繁华,唐朝又进入第二个乱世,人称“开元乱世”。但前期因为他对杨贵妃格外宠嬖,又宠任、重用李林甫和杨国忠等奸臣,激发了一系列的政治结果,产生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兵变唐朝,这也是唐朝由盛入衰的转折点。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