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少年论道(一)[第2页/共3页]
姜述赶紧答是,周氏责怪道:“极刑可免,活罪难逃,罚你去查账房。”
看到姜述所录之三字经,初时髦不觉得意,待看到最后,见其意浅显易懂,由易而难,鲜有反复之字,不由面露惊容,道:“此书所作为何?”
孙乾幼年成名,大要谦恭,心性却甚傲岸,笔会之时本想风景一下,却让姜述新字体所扰,失容很多,心中尚不平气。现在誊写姜述诗词,篇篇典范,句句玑珠,由此由衷佩服。却不知姜述脑海里的诗词,每一篇都是传播百世的大师之作,世上任何大儒,在这方面都要甘拜下风。
姜战起家道:“述儿既知内幕,自会申明此事,我另有事摒挡,先行告别。”
次日上午,周氏唤姜述、姜怀业到前厅,扣问账目相做事项,下人俄然来报:“内里有人求见。”
将郑玄迎进客堂,姜战等本家亦到了,皆上前毕恭毕敬与郑玄见过礼,坐鄙人首,不敢等闲言语。
周氏闻言方悟,松开姜述,道:“今后议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话直说。”
且说郑玄、孙乾来到姜家书房,见房内挂满了书画,不是姜述平常练字作画的作品,就是读书心得,另有一些姜述默写的唐宋诸大师的诗词,所占面积最大的是东墙上挂着的十几幅字,倒是姜述默写的部分《三字经》。
姜述深知郑玄这般怪杰,不喜与俗人来往,不待周氏言语,道:“既然如此,且请诸位本家先回,小子服侍先生去书房。”
姜述身为嫡子,固然年幼,坐在周氏左手相陪,周氏道:“妾身孤儿寡母,如有失礼之处,请先生勿怪。”
郑玄手不释卷,连呼大妙,喜道:“天降大才,此天下蒙童之福。”
郑玄见一名美妇带着一名少年出门,晓得是姜家母子出门来迎,上前见礼道:“鄙人郑玄,特来拜见姜家公子。”
周氏又是吓了一跳,郑玄为当世贤人,等闲人求见尚不成得,现在主动上门来拜见一名少年,倒是天大的奇闻。姜述闻言,猜想定是孙乾不知跟郑玄说过甚么,勾起郑玄的猎奇心,但是何事能让郑玄台端亲临却未能猜出。
及到孙乾录完,却见长幼两人饮茶叙事,谈及当前的教书育人。观其行,听其言,绝对没法设想与郑玄大师议论得热火朝天者,竟然是一名九岁少年。
郑玄望着堂中世人,开门见山道:“此次前来,实则只为就教公子新字体之事,与余人无碍。世人且去忙,莫因鄙人迟误事件。”
周氏一脸欢乐:“这报酬青州大儒,朝廷数次征辟,均是称病不出,大驰名誉,前些日子母亲还想托人说请,想让述儿拜其门下。”
姜述脾气属于完美型,凡事只要开了头,就要做得完美。除了不迟误练武,其他事情全都放下,持续数日专门查账,第三天傍晚全数查完。将成果统计记录结束,姜述取了有误帐本,去周氏处交差。
姜述感觉名字甚熟,一时却记不起来,问道:“母亲,郑玄是何人?”
午餐将至,下人来请用餐,郑玄谈兴正浓,喧宾夺主,让下人将饭菜搬至书房。正在此时,下人来报,道:“北海太守孔融来访。”
郑玄默言不答,及见姜述所书“教诲为本,利在千秋”之时,不由鼓掌称妙,道:“想不过姜家子足不出户,便能悟出如此真谛,实不简朴。”
郑玄初时只是重视书法,一边看一边贯穿,待到最后,看到姜述所做读书条记,观点新奇,又甚是老成,抬眼打量姜述一眼,道:“公子府上明师是那位?”
孔融此来,倒非因为姜述面子,而是传闻郑玄来到姜府,是以特来拜见。这番启事,明白人自是能猜想得出,但在外人眼中,姜述实在了不得,两位海内立名的儒学大师,亲身上门拜访,这是多么风景之事?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