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翩然而去,路转回天台[第1页/共2页]
这一日,全部杜府都被轰动了。大师都清楚杜府的小公子,十一郎杜祯,从今今后就会很少呈现在府中了,此次跟从司马承祯前去云台山修道,山遥路远,再闻消息,不知要何年何月。
武后时,召至京邑,亲降手敕,赞其道行高深,睿宗时,召至宫中,扣问阴阳法术与理国之事。答曰,阴阳法术为异端,理国当以仁为本。
不知何时,杜子维站在老婆崔氏身边,少年伉俪,中年送子,此情此景,使得伉俪二人不知不觉十指相扣,仿佛又回到了阿谁“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新婚之日,现在后代都已是翩然少年,当年的青丝红颜早已安葬了流淌的工夫里......
“祯儿,你在各位长辈面前给司马先生施礼吧,今后你便是玄门中人,须尊师重道,勿要玩皮。”
老夫人固然年龄已高,身子倒还健朗,白发童颜,非常慈悲。目光缓缓扫过世人道:本日呼唤尔等,不为别事,想必迩来府中都有所闻,十一郎得司马先生喜爱,拜入其门下,不日将跟从司马先生入露台修行,这是府中大事,不得不告与尔等晓得。”
世人都是一头雾水,非常不解,比及来到前厅时,老夫人和家主杜子维早已端坐在主位之上。客座上有一中年羽士,白面长须,美资容,仙风道骨,与老夫人和家主相谈自如,十一郎杜祯正侍立在一旁。
且说杜祯跟从道隐真人司马承祯告别家人,分开长安。司马承祯作为道家一脉宗主,名声甚隆。当朝天子知其有拜别之意,挽留不得,只好做罢,遣近侍为其送行。
师徒二人从长安城飘但是去。却为后代埋下了伏笔,不知有多少仙家故事是以而生,波澜壮阔的仙道中迎来了逆转危急的应劫之人。
这便是司马承祯前去长安的后果结果,玄门之士虽说为方外之人,但是天子乃一国之主,气运之宗,却也不好驳其颜面,何况又是治病救人,司马承祯一贯秉承医者,仁术也,常施药于露台公众,在其心中,患者无贵贱。
杜府以儒持家,有礼有度,自与旁人分歧,长辈在上,小辈们只要垂手而立,就连最受宠嬖的杜祯也不例外。
道隐真人之名早已闻名于朝野,本日听闻钦天监言及,天子才恍然大悟,司马承祯曾为先皇诊治恶疾,当端的妙手还春。
时有钦天监进言,云当世道家上清茅山宗第十二代宗主道隐真人长于岐黄之术,有存亡人肉白骨之能,人传其已臻至陆地神仙之流,陛下可降旨调派内使前去露台延请道隐真人,定能医到病除。
老夫人说完,眼睛酸涩,几乎滚下泪来。这孩子从小就是本身亲手带大,还未成年,就要远行,真不晓得再次相见,这把老骨头还健在否?
几位哥哥们常常出去会友,都会带着杜祯一起同去,杜祯偶然婉拒,也会从街上捎回好玩风趣的物件来逗幼弟高兴。
那一日,在书房里,第一次见到这个小小少年郎,用一双渴念的目光看着本身,一贯淡泊的司马先生不知如何的,就被震惊了心弦,起了收徒之意。
道家一贯自在随便,念起随心,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也要顺其本意,收这么一个小门徒,想来也是不错。
露台山,在道家名声甚大,自古来,便是修仙炼道之人隐修之所。汉末高道葛玄便曾在此处炼丹。更有仙都,琼台,天下第六洞天玉京之言,培养了无数的奇异故事。
就连与司马承祯同为“仙中十友”的诗仙李白也曾高吟“龙楼凤阙不肯住,高涨直欲露台去”的神驰之情,并在露台结庐而居。
崔氏夫人望着被世人围在中间的儿子既欢畅又难过,欢畅的是儿子得遇道隐真人,从而制止了一场无妄之灾。难过的是今后母子天各一方,难享嫡亲。可叹人间之事难以分身。但是只要儿子安康生长,另有甚么比这个更能令做母亲的感到欣喜呢。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