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免职[第1页/共3页]
“拟旨,楚国公朱慈烨渡海征辽以来,光复千里失地,挽救数十万大明百姓,攻城克池屡建功劳,劳苦功高。有功当赏,即调楚国公朱慈烨回京,升任总督京营戎政,总督京营三大营九镇兵马。原辽东提督一职免除,不再担负。”(未完待续。)
“刘卿,你是左都御史,九卿之一,言官之首,职责专属纠察、弹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
这番话刘宗周还是有所保存的,他反对刘钧持续统兵,是为防备已然,刘钧现在而言,虽也有悲观避战,放肆放肆之嫌,可刘宗周以为刘钧也是有大功于国的,不能因为这战错误,就一棒子把人打死。
周延儒和吴甡,竟然态度分歧,一起对刘钧动手。
可明天如何回事?
不过赞美归赞美,一码是一码。正因刘钧如此全能多才,刘宗周更加的反对让刘钧持续在辽东统兵。他以为辽东三镇并不需求刘钧亲身坐镇,该当把刘钧调回京师,非论是让他练习京营,还是入朝为官,都强过让他持续统领辽东兵马。
既然已经下定决计,那就没有甚么可再踌躇的,他仍然还信赖刘钧,可刘钧已经表示出了一些不好的苗头,他必须加以停止,提早节制。在他看来,这实在也是对刘钧的庇护。
对于这类默契,崇祯并不欢畅。
毕竟,刘钧固然才二十来岁,却另有着一个阎王爷的花名。
殿中的沉默让崇祯神采有些丢脸,一个个飞章弹劾,措词狠恶,可真的让他们开口了,却又一个个缩在前面。崇祯目光在殿中臣子身上扫过一遍,最后沉着脸望向刘宗周。
不过却没有人顿时接话开口,殿中反而一阵寂静。这寂静让崇祯有一顷刻的迷惑,莫非刘钧在朝平分缘如此之好?
比督抚官衔还高的武将,这确切分歧适,可刘钧的爵位勋职加衔,都是凭军功获得的,总不能平白无端的再降了吧。何况,天子的本意就是不想让刘钧持续统领楚军,是以,明天的这场集会,所谓弹劾、罪恶,都不过是个由头罢了。
“科道言官有传闻奏事之权,其弹劾朱慈烨放肆放肆不尊督抚,以及盖州城下悲观避战之事,并无错处。不过言官之言,并未颠末核实,朝廷不能因为言官之议就问罪重臣。朝廷当择大臣,奉旨前去辽东彻查,并下诏令朱慈烨自辩,以明究竟。”
言官们弹劾刘钧都重点环绕在悲观避战和放肆这两条,可言官们有传闻奏事之权,不需求究竟证据,只要听到这类风声就能上奏弹劾。可周延儒不是言官,他是首辅,他要拿这两条说事,那必须得有证据。可他现在看似帮刘钧加护,却等因而直接认定了刘钧那两条罪名之实。
王承恩眉头微皱,周延儒看似是在为楚国公回护,可实际上他的话语倒是在坐实刘钧悲观避战和不尊督抚放肆之实。
“回陛下。楚国公屡建功劳,自率军东征,屡战屡捷,光复失地千里。夺回大明百姓数十万,又下朝鲜、日本,让二藩国重新归服,功高当赏。目前辽东战局安稳。臣觉得并不需求楚国公持续留在辽东。况我朝祖制,以文驭武,楚国公爵尊品官。若持续留在辽东,倒霉于督抚统领辽东战局。”
如果在这件事情上,他有半点松动,只怕言官们就会争相弹劾,到时各种小事都能被他们说成十恶不赦之罪,当时他想保都难。
吴甡摆了然也想趁机把刘钧扳倒,现在朝中构成了三大股力量,对峙的江北和江南二党,另有一个以刘钧为纽带的楚党。吴甡也想要拉拢刘钧和那些督抚们,可他们不想插手江南江北二党的党争,这让吴甡常怀警戒,很担忧他们与周延儒联手。现在既然周成心和他一起先把楚党打压下去,他天然是乐意的。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